昔日顶流跌落神坛 问界M7遭遇滑铁卢 市场从不留情
去年还在朋友圈刷屏的“提车照”。今年就悄悄从销量榜消失。问界M7。这个曾经月销近3万辆的“顶流”。2025年却急转直下。月销已不足5000辆。连“万辆俱乐部”的门都没摸到。不是它不努力。是对手太不讲武德。
数字会说话。落差刺眼
2024年是M7的高光时刻。月均销量在1.6万台以上。辉煌难以延续。2025年1月仍保持超8000辆。但1-5月连续走低。4-5月直接跌破5000辆关口。5月销量仅为4139辆。前七个月累计销量仅38033台。月均5433台。对比去年。堪称断崖式下跌。
内忧:同门相争,M8强势搅局
问界系列产品阵容扩大。但内耗明显。问界M8上市第二个月就实现月销过万。单月销量已突破2万台。价格、车身尺寸介于M9和M7之间。综合实力强。向上可冲击M9。向下可压制M7。M7从“独享”华为技术光环。转变为需要与智界、享界等品牌共享技术输出。市场辨识度被削弱。
外患:竞品围堵,刀刀见血
市场竞争格局巨变。20-30万元价格区间涌入小米SU7、理想L6等高性价比车型。理想L6、L7等车型凭借精准定位和均衡配置。持续收割中高端SUV市场。星纪元ET、哪吒L、阿维塔07、深蓝G318等增程SUV都成为强力竞争对手。市场份额被瓜分。当竞品以每月2万辆以上的销量快速抢占市场。M7只能陷入“硬刚”的消耗战。
华为光环褪色,稀缺性消失
“华为赋能”曾是M7最大亮点。但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快速普及。这一“光环”逐渐失去稀缺性。曾经的“独家优势”变成“大众产品”。消费者敏感度大幅下降。剥离“华为光环”后。赛力斯品牌影响力有限。且长期依赖技术标签导致自身口碑沉淀不足。当消费者对“智能科技”新鲜感褪去。仅凭品牌基础难以支撑高销量。
产品迭代滞后,更新乏力
与鸿蒙智行旗下的“改款快手”智界S7(不到一年改款三次)相比。问界M7的产品迭代明显滞后。2025年4月的年度改款未能达到市场预期。被业内认为是“战术失误”。这种滞后或许与资源倾斜有关。鸿蒙智行可能将更多精力投向销量更稳定的问界M8、M9。
安全与质量隐患,动摇信心
约17.8%的已售车辆会出现质量问题和非人为故障。首次出现故障时间在购车一个月内居多。投诉主要涉及车身附件和电器、发动机/电动机以及制动系统。其中车身附件和电器故障占一半以上。4月底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车辆高速追尾后起火的事故。将隐藏式门把手、AEB自动紧急制动、售后体验等问题推上热搜。事关生命安全。消费者会重新考虑购买。
出路何在?改款与诚意
问界在5月31日发布了问界新M7MAX换新版。新车前脸换上新M5同款封闭样式。新增星际兰外观、20英寸七辐式轮毂。标配科技舒享包。内饰增加爱马仕橙。更具豪华感。配备CDC电磁减震悬挂。智能驾驶能力进化。如果能在价格、配置、品质等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还是有机会重新赢得市场。
市场启示录:没有永远的顶流
M7的滑铁卢揭示的不仅是单一车型的起伏。更是整个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的必经阵痛。消费者购车时愈发理性。不再为单一标签盲目买单。当技术优势从“稀缺”变为“普及”。唯有持续的产品力迭代、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扎实的品牌沉淀。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最后一句
市场永不眠。今天的明星。明日可能黯然。唯有持续进化。方能不被抛弃。问界M7的教训。所有玩家都该听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