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的风向,这几年转得比秋名山的弯道还急。曾经满大街跑的“本田红标”,如今渐渐被各种自主新能源车抢了风头。就在最近,东风本田公布了2024年的成绩单——国内销量比前一年少了整整20多万辆,但出口却悄悄涨了。这数字背后,藏着一个老牌车企的挣扎与希望:一边是燃油车市场被新能源打得节节败退,另一边却靠着CR-V这款“神车”在海外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有人调侃:“本田的牛奶快挤不出来了,但至少还留了个吸管在海外。”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车企,到底经历了什么?
---
一、销量腰斩背后:燃油车的“黄金时代”终结
如果把时间倒回2020年,东风本田还站在销量巅峰——全年狂卖85万辆,CR-V和思域两款车加起来就能贡献近50万辆,说是“躺着赚钱”也不夸张。但到了2024年,这两个“顶梁柱”却撑不住了:CR-V全年销量17.6万辆,比巅峰期少了7万多;思域更是直接从17.7万辆跌到不足10万辆。就连曾经月销轻松过万的英仕派,现在也只剩下4万多辆的年销量。
这背后有个残酷的现实:中国消费者不爱买燃油车了。2024年前11个月,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只剩下13.7%,比三年前少了近一半。有个段子特别扎心:“以前本田4S店排队提车,现在销售小哥闲得在店里打王者荣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东风本田去年不得不关停了年产能24万辆的第二工厂,还裁掉了2000多名正式员工。
---
二、电动化转型:慢半拍的代价
其实本田早就嗅到了危机。2018年就喊出“电动化战略”,2019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X-NV,但问题出在“油改电”的老套路上。比如2021年上市的e:NS1,本质上就是把燃油车外壳换成电池,续航和智能化都不够看。去年推出的猎光e:NS2和灵悉L,虽然号称全新平台打造,但销量依旧惨淡——前者上市半年只卖了433辆,后者更惨,三个月才377辆。有网友吐槽:“本田的电车,就像老字号突然改行做奶茶,配方不对味啊!”
不过本田也没坐以待毙。去年10月,他们在武汉投建了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专门生产灵悉L和烨S7。这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新工厂的生产线完全按照电动车需求设计,连拧螺丝的机器人都是全新配置。内部员工透露:“以前造燃油车像做红烧肉,现在搞电车得像分子料理,连火候都要重新学。”
---
三、海外市场成救命稻草:CR-V扛起大旗
就在国内市场愁云惨淡时,东风本田的出口业务却意外支棱起来了。2024年出口2.1万辆,比前一年增长16%,其中七成都是CR-V贡献的。这款“城市SUV鼻祖”在海外依旧吃香,尤其是插混版车型,在东南亚和中东市场卖得风生水起。有个真实案例:去年12月,沙特一家经销商一次性订了500辆CR-V插混版,理由是“这车空调制冷快,沙尘暴里开不趴窝”。
更绝的是,出口的CR-V还玩起了“一车三吃”的套路——燃油版卖给非洲,油混版主攻东南亚,插混版专供中东土豪。这种因地制宜的打法,让CR-V在海外市场续写了“神车”传奇。有业内人士调侃:“本田这是把中国市场的经验反向输出,让老外也感受下‘买发动机送车’的快乐。”
---
四、破局关键:华为智驾能成“外挂”吗?
眼看自主品牌靠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大杀四方,本田终于坐不住了。最近传出消息,他们正和华为秘密洽谈合作,计划在即将上市的烨S7上搭载华为智驾系统。这招要是成了,相当于给本田电车装了个“外挂”。毕竟丰田已经抢先一步和华为牵手,效果立竿见影——搭载华为系统的某款新车预售首日订单破万。
另一个杀手锏藏在武汉工厂里。笔者参观时发现,灵悉L的生产线居然用上了自主品牌的电池和电控系统。车间主任直言不讳:“以前我们连螺丝钉都要进口,现在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的车机,哪家好用就用哪家。”这种“拿来主义”看似没面子,但或许正是合资品牌转型的必经之路。
---
五、2025年能翻盘吗?答案藏在细节里
现在的东风本田像极了考场上的偏科生——燃油车这道大题错了大半,但作文题(出口)和附加题(智能化)还有机会拿分。今年一季度即将上市的烨S7,被内部称为“翻身之作”。这款车不仅用上800V高压平台,续航突破600公里,方向盘上还多了个“华为HI”的logo。有网友戏称:“本田车标+华为标,这组合好比肯德基卖热干面——违和但可能真香。”
另一个积极信号是,去年下半年东风本田销量环比连续五个月增长。尤其是在12月,靠着“买CR-V送五年保养”“思域直降4万”的狠招,单月销量冲到了11.1万辆。销售经理老张在朋友圈感慨:“现在卖车得像菜市场砍价,但至少顾客愿意进门了。”
---
从“躺赚”到“血拼”,东风本田这四年过得惊心动魄。但换个角度看,销量下滑倒逼出了改革决心:关工厂、换血团队、拥抱华为、死磕出口……这些动作虽然来得晚了点,但总比坐等淘汰强。正如车间里新挂的标语:“燃油车的黄昏,也可能是电车的黎明。”2025年能不能逆袭?或许答案就藏在武汉工厂的流水线上,藏在沙特土豪的CR-V订单里,更藏在每一个本田工程师熬夜调试的代码中。这场翻身仗,我们且看且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