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翻河南高铁的资料,越看越琢磨出点门道,今天就像跟街坊聊天似的,跟大伙儿唠唠 —— 洛阳到南阳那直线距离也就两百多公里,坐高铁咋就非得绕平顶山兜个大圈子?南阳人提起这事儿就叹气,洛阳也觉得绕得没必要,这里面真不是简单的 “修路没选对道”,全是几个城市的需求凑到一块儿拧成的结。
咱先把底子说清楚,这条让人纠结的线叫呼南高铁,不是河南自己的 “省内专线”,是国家 “八纵八横” 里的正经主干线,从内蒙古呼和浩特一直通到广西南宁。最开始规划过河南的时候,思路特别清爽:从焦作往南走,过济源、洛阳,直接扎到南阳,最后接上湖北襄阳。你想啊,洛阳是老工业基地,南阳是河南人口最多的市,这么一串,350 公里的时速跑起来,老百姓出门省时间,厂里的机器、地里的瓜果也能顺顺当当运到南北市场,多实在的好事。
可这规划没按原路子走,最先动起来的是郑州。这些年郑州一直想建 “米字形” 高铁枢纽,就是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伸线路,所以早早就修了两条线:一条郑州到焦作的城际,另一条郑州到重庆万州的郑万高铁。但内行人都清楚,郑焦城际时速才 250 公里,跟国家主干线的标准差一大截,说白了就是 “跑得快些的城际车”;郑万一开始也只是地方辅助线。结果郑州把这两条线往 “呼南” 的名头下一套,对外就说这是呼南主通道,这一下,原本焦作 - 洛阳 - 南阳的正路就被晾在一边了。
郑州这么一弄,平顶山也瞅着机会插了进来。平顶山之前没怎么沾上优质高铁资源,眼看呼南要过河南,就想借着这股劲儿搭上快车。后来规划的焦济洛平段,说是呼南的一部分,实际上没按主干线标准修,还特意拐了个弯先到平顶山,洛阳到南阳的直连这下彻底被搁在了一边。
我认识个南阳做生鲜生意的朋友,家里种猕猴桃,他跟我倒苦水:“以前盼着呼南通了,早上摘的猕猴桃,下午就能运到呼和浩特的超市,现在倒好,得先拉到郑州,再转车去焦作上呼南线,比走高速还多耗俩小时,新鲜度降了,收购价也压了不少。” 你说南阳人能不堵得慌吗?本来该是主干线的重要节点,结果成了得绕路才能到的 “边角料”。
不过话说回来,洛阳倒因为这绕道捡了个意外的好处。焦济洛平段修的时候,顺便连了去长三角的货运线,现在洛阳的工厂往上海、南京发货物,不用再绕郑州中转了。我听洛阳一家生产电机的厂子负责人说,以前发一批货去上海,得先拉到郑州货运站,来回折腾三四天,现在两天就到,运输成本降了近两成,最近还接了好几个长三角的新订单。
其实这里面有个国家规定很关键:高铁主通道必须和京广线保持 100 公里以上距离,避免线路太密造成资源浪费。可郑州那两条 “打包” 的线路离京广线太近,明显不符合规矩。所以这两年不少专家都呼吁,得把焦济洛平段改成豫西的支线,再重新规划洛阳到南阳的直线路。好消息是,今年 6 月焦洛平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已经开工了,预计 2029 年能建成,而且在汝阳东站还留了往南阳延伸的接口,算是给南阳留了个盼头。
我个人觉得啊,郑州想当枢纽带动全省发展的心思能理解,毕竟是中心城市,可也不能光顾着自己的 “米字形”,得兼顾像南阳这样的人口大市。高铁这东西,本质是为了让更多地方搭上发展快车,不是某一个城市的 “专属工具”。现在国家对高铁规划管得越来越严,那些不合理的弯弯绕早晚能理顺。
就是替南阳有点着急,人口基数大,农产品、矿产资源都不少,要是高铁主通道一直拖下去,人才、资金留不住,跟洛阳、郑州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毕竟交通一顺畅,商机才能跟着来。
聊到这儿,我也想问问大伙儿:你们觉得这河南高铁的 “弯弯绕”,最该优先理顺哪块儿?要是你家在南阳或者洛阳,对这高铁规划有啥实实在在的盼头?都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