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传出一个挺有意思的消息,说是美国的通用汽车正在和咱们中国的上汽集团商量着,要把他们俩的合作关系再往后延长一些年头。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就是个商业新闻,但仔细琢磨一下,背后可有不少值得咱们老百姓聊聊的门道。
要知道,就在一两年前,很多人还在说,像通用这种国外的老牌车企,在咱们中国市场快要混不下去了,被国产新能源车打得节节败退。
怎么一转眼,又到了“谈婚论嫁”,商量着“再续前缘”的地步了呢?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让这个美国汽车巨头又重新看好中国市场了呢?
咱们得先把时间往回倒一点,看看通用汽车之前在中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就说2024年吧,那一年通用在全球的账本看着还挺漂亮,总收入创了新高。
可是一看赚了多少钱,数字就没那么好看了,利润比之前少了一大截。
问题出在哪儿呢?
主要就是在中国市场亏钱了,而且亏得还不少,据说有四十多亿美元。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语文数学都考得不错,结果英语不及格,把总分给拉下来了。
那个时候,通用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给它全球的业绩拖了后腿。
当时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内卷”,各种降价、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让这些传统的合资品牌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2025年,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
通用汽车在全球其他地方,比如它的老家北美,因为一些关税政策的影响,赚钱变得困难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曾经的“拖后腿”的中国市场,却摇身一变成了“顶梁柱”。
根据最新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通用在中国的汽车销量,跟去年同期相比,一下子增长了百分之二十,这个增长幅度是四年里最高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这边的业务已经连续三个季度都在赚钱了。
这么一来一回,角色完全互换了。
去年还是中国业务亏钱,需要全球其他地方来补窟窿;今年就变成了中国业务赚钱,反过来去弥补其他市场的损失。
你想想,作为通用汽车总部的那些高管,看到这样的成绩单,心里会怎么想?
他们肯定会觉得,中国市场这块宝地,不仅不能放弃,还得牢牢抓在手里。
眼看着跟上汽集团的合作协议到2027年就要到期了,趁着现在业绩回暖,双方关系融洽,赶紧坐下来谈一谈未来的合作,把这棵“摇钱树”继续经营下去,这自然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了。
所以说,这次续约谈判的启动,首先就是因为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实实在在地好了起来,让他们重新看到了这里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那么,问题又来了,上汽通用到底是使出了什么“法宝”,才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了逆袭呢?
这就要说到他们最近推行的一个非常厉害的营销策略,叫做“一口价”模式。
这个词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不一般。
以前咱们去4S店买车,流程都差不多,价目表上的那个价格只是个参考,实际成交价是多少,全靠你和销售顾问“斗智斗勇”。
你得货比三家,到处打听优惠,还得跟销售磨半天嘴皮子,最后心里还没底,总觉得自己可能买贵了。
这个过程,消费者累,其实卖车的经销商也累。
为了抢客户,大家只能拼命降价,最后搞得谁都赚不到什么钱,服务质量也难保证。
上汽通用就打破了这个规矩。
他们从别克昂科威PLUS这款车开始试点,直接给出一个非常实在的全国统一售价。
消费者进店,看到的就是最终的价格,不用再费心费力地去讨价还价。
这一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对于买车的人来说,省心、透明,不用担心被套路,购物体验好了很多。
对于经销商来说,更是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在大家都打价格战的环境下,“一口价”保证了他们每卖一辆车都能有稳定合理的利润。
有了利润,他们就有积极性去把服务做好,而不是天天琢磨着怎么在价格上做文章。
这样一来,从厂家到经销商再到消费者,整个链条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数据显示,实行“一口价”之后,今年上半年,别克昂科威系列车型的销量增长了将近两倍,君越的销量也翻了一番。
就连一直很火的别克GL8,在推出了混动版车型后,销量也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三十七。
这些实打实的销售数据,证明了“一口价”模式是成功的。
它不仅让上汽通用在销量和利润上都取得了好看的成绩,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解决“内卷”问题的新思路。
这套漂亮的组合拳,无疑是通用总部最看重的东西,也是他们愿意坐下来谈续约的最重要的底气。
当然,我们还得往深了想一层:为什么上汽通用能玩得转“一口价”,而别的车企想学却没那么容易呢?
这背后,其实是上汽通用在中国市场扎根近三十年积累下来的深厚功力,特别是在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上的巨大进步。
过去,我们总觉得合资车企就是外国人出技术,我们出工人和厂房。
车子该造成什么样,装什么功能,基本上都是由国外总部说了算。
但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是在中国,这套玩法已经过时了。
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智能化、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各种APP应用的要求,是国外的设计师很难完全理解的。
上汽通用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改变。
从2025年开始,他们推出的新车型,从最开始的产品规划,到各种数字化功能的开发,都完全交给了咱们中国本土的团队来主导。
位于上海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就成了这个“超级大脑”。
这个变化带来的好处是惊人的。
因为更懂中国人的需求,新车的研发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半多,成本也降低了五分之一。
除此之外,上汽通用还做到了所有零部件都在国内采购,这又让成本下降了百分之十,而且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不打折扣。
这下你就明白了,“一口价”模式的底气就来自于这里。
它不是简单地赔本赚吆喝,而是通过提高研发效率、优化供应链,实实在在地把成本给降下来了。
然后,再把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一部分让利给消费者,形成有竞争力的价格,另一部分保证经销商的利润。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在很多车企都在悄悄“减配”来控制成本的时候,上汽通用的车在配置和品质上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准。
可以说,上汽通用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生产基地,成长为了一个具备强大自主研发能力、真正植根于中国市场的现代化车企。
这对于美国通用来说,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是它最大的销售市场,更是一个高效、低成本的技术创新中心。
未来,由中国团队研发出来的先进技术和成功车型,完全可以推广到全球其他市场去。
所以,回过头来看这次续约谈判,它的性质已经和几十年前完全不同了。
这不再是简单的“用市场换技术”,而是一场平等的、面向未来的强强联合。
上汽集团和中国市场,手握着研发、供应链和庞大消费群体的多重王牌。
通用汽车要想继续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要想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中不被淘汰,和上汽集团继续深度合作,几乎是它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这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利润,更是为了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大变革中,为自己的未来发展下一盘关键的棋。
中国市场,正在从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这家百年汽车巨头的命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