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中国最近公布了一组数据,让不少车迷和行业观察者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2025年2月,他们在国内的销量只有33866辆,比去年同期暴跌了25.56%。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已经是本田中国连续第13个月销量同比下滑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会发现这家日系品牌从2020年巅峰期的年销162万辆,一路跌到2024年仅剩85.2万辆,几乎“腰斩”。曾经的合资品牌“优等生”,如今却陷入销量泥潭,背后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
数字背后的市场变局
“销量连续下滑13个月”听起来像是抽象的商业报告,但如果换成更直观的对比,可能更有冲击力——同样是2025年2月,比亚迪卖了32万辆,吉利卖了20.49万辆,连新势力品牌小鹏和理想都分别交出了3.05万和2.62万辆的成绩单。这意味着,本田一个月卖出的车,还不到比亚迪的九分之一,甚至被成立仅几年的新势力追上。这样的落差,就像曾经的运动健将突然跑不过刚学会走路的小孩。
不过,本田的问题不是某个月突然爆发的。2025年1月,他们的销量同比下滑31.8%,仅有68890辆;到了2月,环比再跌50.84%。虽然春节假期确实影响了购车节奏,但如此剧烈的波动,显然不仅仅是“节日效应”能解释的。更关键的是,本田在华新能源车渗透率极低,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以每年40%以上的增速狂飙。用网友的话说:“本田还在用燃油车打新能源的仗,这不是拿大刀拼机枪吗?”
---
电动化转型:一场迟到五年的赛跑
本田并非没有意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早在2024年,他们就投产了两座年产能各12万辆的新能源工厂,并推出了纯电SUV东风本田S7。但这款定价25.99万-30.99万元的车型,一上市就被吐槽“诚意不足”——续航表现平平,智能化配置也没能拉开差距。有车主在论坛直言:“同样的价格,我为什么不买续航更长、车机更聪明的比亚迪唐?”
更尴尬的是,本田至今没有一款能对标特斯拉Model Y或比亚迪汉的“爆款”新能源车。2025年2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40%,但本田的纯电车型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观小鹏和理想,前者靠全场景智能驾驶技术吸引年轻用户,后者用“冰箱沙发大彩电”的家庭定位精准切中需求。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打了个比方:“本田就像在新能源考场里迟到的学生,题目都换了,他们还在用旧课本答题。”
---
燃油车阵地:守不住的老本行
如果说新能源是本田的短板,那么燃油车曾是他们的“护城河”。第十代雅阁、思域等车型一度是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甚至被网友称为“闭眼买都不会错”。但到了2025年,情况急转直下——即便本田推出了新款雅阁和思域,消费者却不再买单。
问题出在哪?一位4S店销售透露:“现在进店的客户,十个里有六个会先问新能源车。”比如比亚迪汉,既能加油又能充电,纯电续航超过200公里,价格却和雅阁燃油版差不多。更夸张的是,国产新能源车的配置“卷”到离谱——座椅按摩、激光雷达、语音助手样样齐全,而本田的燃油车还在宣传“地球梦发动机”和“魔术座椅”。一位车主调侃:“本田的燃油车就像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质量确实好,但年轻人都在用智能手机了。”
---
新雅阁上市:最后的翻身机会?
面对销量寒冬,本田并非坐以待毙。2025年3月,新款雅阁即将上市。这款车被寄予厚望,不仅外观更年轻化,还首次推出了插电混动版本。但市场反应却有些微妙——有网友翻出2023年第十一代雅阁上市时的教训:“当时插混版雅阁因为后备箱凸起太夸张,一个月只卖了500多台,这次能改好吗?”
从已知信息看,新雅阁插混版搭载了升级后的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纯电续航有望突破100公里。但价格依然是关键。2023年,雅阁混动版凭借“比燃油版贵2万”的定价策略大获成功;而这一次,如果插混版定价过高,很可能重蹈覆辙。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比亚迪汉DM-i起步价不到19万,雅阁插混版要是超过25万,基本就是‘自嗨’。”
---
未来:要么转型,要么出局
本田的困境,其实是传统合资品牌的缩影。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换道超车”的革命——自主品牌用新能源和智能化重新定义了竞争规则。对于本田来说,当务之急是加速推出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同时利用燃油车的利润为转型争取时间。
好消息是,本田在华的两座新能源工厂已具备24万辆年产能,广汽本田P7等新车型也箭在弦上。但这些动作必须快、准、狠。正如一位车主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本田还有机会,但窗口期可能只剩两年。如果等到比亚迪、吉利把20万-30万元市场占完了,再想翻身就难了。”
新雅阁的上市,或许是一个转折点。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份“情怀”买单,答案很快就会揭晓。毕竟,在今天的中国车市,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曾经的销量王雅阁不行,本田也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