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关于“全新丰田吉姆尼”的文章可能在您的手机里传开了,标题很吸引人,说这台硬朗的方盒子小车,带着1.0T发动机和四驱系统,居然只要七万块钱。
一时间,很多人都激动了,觉得花一台普通家用小轿车的钱,就能买到一台能翻山越岭的“小G级”,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但凡是听起来好得不太真实的事情,咱们就得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这里面的信息,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博人眼球的说法。
今天,咱们就用普通人能听懂的大白话,把这个事情里里外外说个通透。
首先,这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这车根本不叫“丰田吉姆尼”。
这就好比有人说“格力新出了一款海尔冰箱”一样,听着就不对劲。
吉姆尼,它的“正经”姓氏是铃木,对,就是那个以前生产奥拓、雨燕,后来退出中国市场的日本品牌铃木。
吉姆尼是铃木旗下的一款传奇小车,几十年来在全球都很有名气,以小巧、耐用、越野能力强而出名。
那为什么会被安上丰田的牌子呢?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丰田在越野车界的地位太高了,像普拉多、陆地巡洋舰这些车都是大家心中的“神车”,所以一提到硬派越野,很多人下意识就会联想到丰田,写文章的人也知道,挂上“丰田”两个字,看的人肯定更多。
另一方面,铃木已经不在国内卖车了,知名度大不如前,所以就有了这么个张冠李戴的说法。
所以大家得先记住,这台车是铃木吉姆尼,和丰田没有任何关系。
接着,咱们来谈谈那个最让人心动的数字——七万块。
这个价格,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是绝对不可能的。
现在国内能买到的最新款吉姆尼,全部都是通过平行进口的方式进来的。
什么叫平行进口?
简单说,就是国内没有官方渠道卖,一些车商自己从国外,比如中东或者墨西哥这些地方买车,然后再通过海运、报关等一系列复杂手续运到国内来卖。
这个过程里,费用可就多了去了。
首先是车子在国外的原价,然后是高昂的运费和保险费,进入中国海关时,还要缴纳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这三大税种,特别是对于这种排量不大但功能特殊的进口车,税费可不低。
最后,车商还得加上自己的利润。
所有这些费用加在一起,导致目前一台最新款的铃木吉姆尼,在国内市场上的实际价格,普遍在二十五万到三十五万元之间,有些颜色和配置特殊的甚至更贵。
所以,七万块的说法,纯粹是为了吸引人点击的噱头,连一辆二手的老款吉姆尼都很难用这个价格买到,更别提全新的了。
搞清楚了名字和价格的真相,咱们再来看看这车到底好在哪,为什么这么贵还有人抢着要。
吉姆尼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它的发动机有多强劲,内饰有多豪华,而在于它的“底子”,也就是它的车身结构和四驱系统。
它用的是一种叫做“非承载式车身”的结构,咱们老百姓管这个叫“带大梁”。
您可以这么理解,绝大多数我们平时开的轿车和城市SUV,车身和车架是一体的,就像一个鸡蛋壳,壳本身就是结构。
而吉姆尼这样的硬派越野车,是先有一个非常坚固的、像梯子一样的独立车架(也就是大梁),然后把车壳、发动机、座椅这些东西都安装在这个“梯子”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车身刚性特别强,在走那些坑坑洼洼的烂路,甚至是一些交叉轴、炮弹坑的时候,车身不容易发生扭曲变形,非常结实。
这种结构,是和几十上百万的普拉多、牧马人、奔驰G级一样的,这也是它被称为“平民G级”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它们的“骨骼”是一样的硬朗。
再有就是它的四驱系统,那可是实打实的“真家伙”。
它配备的是一套分时四驱系统,还有一个叫“低速扭矩放大”的功能。
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遇到非常陡的坡,或者车轮陷在泥地里的时候,驾驶员可以挂上一个“4L”挡,这时候发动机的力气可以被放大两倍多,让车子有更强的力量去爬坡或者脱困。
这和很多城市SUV那种主要为了雨雪天气防滑的四驱系统完全是两个概念,吉姆尼的这套系统,是为真正的高强度越野准备的。
再加上它车身小、轴距短,离地间隙又高,所以在很多狭窄的山路或者复杂的路况下,那些大个头的越野车过不去的地方,它反而能灵活地钻过去,这也是很多越野爱好者喜欢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话说回来,优点这么突出,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普通人难以忍受的。
首先,它的舒适性基本为零。
因为底盘结构是为了越野而设计的,悬挂非常硬,过个减速带或者小坑,车里的人能颠得七荤八素,路面上一点点的颠簸都会清晰地传到你的屁股和方向盘上。
其次,它的空间非常小,虽然是四座车,但后排基本上只能应急坐一下小孩,成年人坐进去会非常憋屈,后备箱也小得可怜,放个大点的行李箱就满了。
再者,它的动力在高速上表现很一般,进口到国内的版本用的是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在城里开还算轻快,可一旦上了高速,跑到一百公里每小时以上,发动机噪音和风噪声就会非常大,再想加速也会感觉很吃力。
内饰方面就更别提了,满眼都是硬邦邦的塑料,设计风格就是纯粹的工具车,跟豪华、科技这些词完全不沾边。
所以说,吉姆尼是一台特点极其鲜明的“偏科生”,它是一台非常好玩的“大玩具”,但绝对不是一台适合全家老小日常出行的合格家用车。
聊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既然这车这么有特点,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汽车品牌不自己造一台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反映了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现状和策略。
首先,像吉姆尼这种纯粹的小型硬派越野车,市场需求其实非常小众,一年全国可能也卖不了多少台,对于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国内大厂来说,专门为这么小的市场去开发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从商业角度看风险很大,不划算。
我们的车企目前更专注于主流市场,比如城市SUV、家用轿车和新能源车,这些才是销量的大头。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自主品牌的巨大进步。
比如长城推出的坦克300,就以二十多万的价格,提供了非常强悍的越野能力和相当不错的舒适性、豪华感,一下子就火了。
坦克300虽然比吉姆尼大得多,但它满足了更多人“既要诗和远方,也要日常代步”的需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品牌在硬派越野领域一个非常成功的探索。
另外,像宝骏推出的悦也,虽然是台电动车,底盘也不是硬派结构,但它在外观设计上就抓住了这种“方盒子”的精髓,也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
这说明我们的品牌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满足国人对个性化车型的向往。
总的来说,那篇“七万的丰田吉姆尼”的文章,虽然信息不实,但也确实点燃了很多人心中的越野梦,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不同车型的价值所在,也让我们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