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个月汽车销量的榜单一出来,就成了很多人热议的话题。
这已经不单单是车圈里的人才关心的事了,就连我们普通老百姓,平时不怎么研究车的,也都能从这些数字里头,看出点门道来。
这最新的六月份数据一公布,更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因为这里面反映出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简直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次大洗牌。
大家可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比亚迪现在卖得是真好,好到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程度。
但更有意思的是,除了比亚迪一马当先之外,后面的队伍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动,吉利和奇瑞这些我们熟悉的老牌子也在猛追,而有些以前很火的品牌,现在却好像有点跟不上趟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些数字的变化,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咱们先来说说这最显眼的,就是比亚迪。
说它一骑绝尘,那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根据公布的数据,光是六月份这一个月,比亚迪就卖出去了三十八万多辆车。
这个数字可能听着有点抽象,我们来做个对比就清楚了。
排在第二位的上汽集团,也是咱们国家数一数二的大车企,一个月卖出去的数量比比亚迪少了将近两万辆。
这已经不是小差距了,可以说比亚迪是凭着一己之力,把和其他所有车企的距离都拉开了。
很多人会觉得,比亚迪不就是靠着满大街跑的秦、宋、汉这几款车嘛。
要是这么想,那可就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
比亚迪现在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靠一两款爆款车在打天下,而是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产品矩阵,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组合拳”打得特别好。
它的主力部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产品线非常全,从十几万的家用车到二十多万的中高端车,基本上覆盖了大部分家庭的购车需求,销量自然就非常高。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还布局了几个高端子品牌,比如腾势、方程豹,还有那个售价上百万的仰望。
这几个品牌加在一起,一个月也能贡献超过十四万辆的销量。
这是什么概念呢?
这个数字,已经比很多我们听说过的中型汽车品牌一整年的销量还要多了。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不仅有个每次都考第一名的学霸,这个学霸还有好几个小兄弟,个个都是单科状元。
除此之外,比亚迪在出口方面的成绩也特别亮眼,半年时间出口了四十七万多辆。
以前我们总觉得国产车就是卖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据说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你在马路上看到一辆比亚迪的宋PLUS,就跟看到一辆大众的途观一样平常。
这说明我们的国产车,在技术和品质上,已经得到了海外发达市场的认可,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
说完了遥遥领先的比亚迪,我们再来看看排在后面的几位。
排在第二的上汽集团,虽然总量上被比亚迪拉开了差距,但它也有自己的亮点。
上汽能稳住阵脚,很大程度上是靠着新能源车的出色表现。
特别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那两款小车,宏光MINI EV和缤果,卖得非常火爆。
这两款车加起来的销量,就占了上汽集团总销量的一大半。
这其实也反映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新能源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追求长续航和高性能,对于很多只是在城市里代步、接送孩子、买买菜的家庭来说,这样一台价格便宜、停车方便、使用成本又低的小电车,反而是最合适的选择。
上汽抓住了这个细分市场,也算是传统车企里转型比较快、思路比较活的一个了。
排在第三的一汽集团,则走了另一条路。
它的稳定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和丰田的合资品牌,这部分业务一直很稳健,提供了稳定的收入。
另一方面是它自己的自主品牌奔腾,这几年通过走“国潮”路线,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汽车设计结合起来,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销量有了很明显的增长,半年就涨了四成多。
这说明,在产品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也是一种很强的竞争力。
榜单中最焦灼,也是最有看点的,其实是吉利、长安、奇瑞这几家的竞争。
这三个品牌一直被大家放在一起比较,因为它们都代表了中国民营车企的顶尖水平。
吉利这次的表现非常突出,它的“银河”系列,仅仅是一条产品线,半年的销量就达到了五十四万多辆,这个成绩甚至超过了一些汽车公司全年的总销量。
这背后体现的是吉利强大的平台化研发能力,也就是说,它能在一个成熟的技术平台上,快速地开发出多款符合市场需求的车型,效率非常高。
而奇瑞,一直以来都有个“技术宅男”的称号。
它的长处在于技术研发和海外市场。
要说出口,奇瑞绝对是中国的NO.1,它的车在海外卖得非常好,为中国汽车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但相对来说,它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就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火候,给人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
这也提醒我们,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已经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比拼了,怎么把车卖出去,怎么做好品牌宣传和用户服务,同样至关重要。
有进步的,自然也就有暂时落后的。
像长城、广汽、东风这几个我们以前非常熟悉的品牌,这次的销量数据就不太理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比如长城汽车,曾经凭借哈弗H6这款“神车”常年霸占SUV销量榜首,但现在哈弗和坦克这两个主力品牌的销量都出现了下滑。
广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埃安,之前势头很猛,但最近也随着集团整体销量的下滑而放慢了脚步。
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对新能源浪潮的反应速度。
当市场的主流消费趋势已经转向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如果还在过多地依赖传统燃油车,那销量下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像是一场赛跑,赛道已经从泥土路换成了塑胶跑道,如果你还穿着以前的钉鞋,那肯定就跑不过那些换上了专业跑鞋的对手了。
总的来看,这份销量榜单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市场的天,真的变了。
现在衡量一个车企实力强不强的关键指标,就是看它的新能源车卖得怎么样,电池技术过不过硬。
像比亚迪,它自己就能生产电池,供应链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成本和技术都有优势,所以它能一直领先。
而吉利、奇瑞这些品牌,也都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所以它们能保持上升的势头。
反观那些还在犹豫、转型慢的品牌,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份额被别人抢走。
这个市场就是这么现实,销量数字不会说谎,它就是一家车企综合实力的最终体现。
未来的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无论是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还是品牌建设,哪一方面都不能落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