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几年中国车企在国际舞台上混得风生水起,比亚迪绝对算是“排头兵”之一。原本大家印象里的“元首座驾”,不是德国的大奔、宝马,就是美国的凯迪拉克,最多来个英国劳斯莱斯,气派又有面子。结果最近几年,不少国家的元首和领导人偏偏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制造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这事儿说出来,如果不是亲眼瞧见,还真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先来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大人物开上了比亚迪。巴西总统卢拉现在就开着比亚迪唐EV(纯电动SUV)上下班,还在卡马萨里工厂收了辆崭新的宋Pro;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特地去深圳比亚迪总部瞧个仔细,亲眼看了刀片电池“针刺实验”、仰望U8原地掉头,一高兴直接把仰望U8定为座驾,顺便也带动了当地市场气氛;约旦王后拉尼娅也不落人后,同款仰望U8开得风风火火;早在2018年,尼泊尔的前总统班达里就指定比亚迪e6作为公务用车,还号召总统府从油车集体“转电”。听到这些名字,谁还敢小瞧电动汽车中国制造?
大家都知道,元首专车除了“体面”,更要安全、技术先进、身份有面。那比亚迪怎么玩得转?说白了:有两把真刷子。首先,比亚迪牢牢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别家被动挨打,咱们是“全栈自研”。尤其是刀片电池,安全性能评测敢做“针刺实验”,就差直接上演一场“铁人三项”。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现场围观,拍手叫绝,这个产品安全性真不是吹牛。
再说产品质量,比亚迪这些年在全球百余个国家扎了根,号称不仅只卖车,还直接投建工厂,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升级。巴西的卡马萨里工厂落地,每年生产数万辆新能源汽车,卢拉总统亲自站台支持,销量蹭蹭涨,直接扶持了巴西的本土绿色转型;乌兹别克斯坦本地化零件超六成,光工人就养活了好几千号人,技术也输出去了,不光卖电动车,连产业链都一条龙服务;别忘了尼泊尔,在总统府搞楼宇新能源,18年起就拼了命地全员集体换纯电动,一点也没有迟疑。
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汽车市场这块地,比亚迪没在国际市场“流浪”,而是扎扎实实把根扎下去了。中国造车的“看家本领”不是只在家门口炫耀,而是实实在在把“产业共建”模式带到全球。造福当地、用技术与责任打动人心,这比什么广告更管用。你说总统开比亚迪那不是在做免费代言吗?
说到底,各国元首青睐比亚迪,并不只是图个新鲜。如今全球都在追求低碳环保,谁还愿意在道路上呼哧呼哧烧汽油?国家领导人往往是本国绿色转型的“旗手”,用实际行动支持电动化。这几年,大家都在学“弃油从电”,谁家领导人率先换了纯电,比亚迪的LOGO就更会在街头巷尾刷一把存在感。真不是闹着玩,巴西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亚迪一骑绝尘,卖了超过七万七千台,稳坐销冠。拿数据做底气,该啥样就啥样。
别以为比亚迪是“傻大胆”,闷头造车不管事。他们在海外积累口碑,讲究的是技术输出、价值输出和责任输出。不止卖产品,还落地工厂、创造就业,让本地政府和民众实打实捞到好处。领导人用,再加上传统燃油车的背影逐渐淡出舞台,电动车“上位”顺理成章。
你看乌兹别克斯坦的米尔济约耶夫,亲自考察深圳比亚迪总部,体验了中国电动车的黑科技,直接表示百分百支持。巴西卢拉不只在工厂和交付仪式露脸,还成了铁粉车主,体验电动生活实打实带头。不管是电竞式的掉头还是“刀片电池”硬核安全,元首的座驾不是“面子工程”,而是对电动车技术的认可。谁都知道,安全是元首座驾的定海神针,没点硬货谁敢把领导人往里面放?
比亚迪除了技术实力,还在全球市场玩“价值共建”,有点像打铁还得自身硬。开车只是第一步,造福当地才是关键。别以为领导人只是拍个照片,实际背后是合作、产业布局乃至绿色工业升级的大棋。比亚迪既做制造也搞产业孵化,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一套组合拳打到海外。久而久之,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比亚迪的身影。这路子不止是“卖出去”,而是“扎下去”。
别小看电动汽车产业转型的势头。以往油车用成习惯了,电车总被看作玩具,现在一朝变天,电动车成了“官车首选”。从巴西到乌兹别克斯坦,从约旦到尼泊尔,一路驰骋,不仅是产品升级,更是全球绿色经济的加速。比亚迪自研技术“卡脖子”,让元首出行既安全又体面。赶上全球弃油风潮,谁能不跟着电动汽车大军一起换代?领导人先“以身作则”,群众才好跟着一起抛弃油腻的燃油生活。
有些人会问:国外那么多豪车,为什么选比亚迪?说穿了,电动车安全、实用、技术过硬,还带动就业,本地政府得利,环保转型跟着推进,比亚迪恰好全都做到了。再说了,从产品质量到产业共建,做得细又实,才赢得了元首的青睐。像巴西、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新能源转型正是关键期。找个靠谱的合作伙伴,比亚迪就成了不二之选。
当然要说实力,电动汽车技术“独步天下”。刀片电池的极致安全性能,智能控制系统、车规级半导体,样样都有家底。元首想要安全,比亚迪给出硬核保障。要是担心技术不稳定,那就是多虑了。看总统亲自体验就知道,别说风吹雨打,在各种复杂路况下都能跑得妥妥当当。用户的信心,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明。
除了产品,价值输出同样是比亚迪打开世界大门的关键。在巴西建工厂,不光卖车还给当地做培训、安排就业。这样一来,巴西政府和民众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乌兹别克斯坦更是把比亚迪工厂变成本地零件生产中心,上千人靠它吃饭,技术也提升一大截。比亚迪没把自己当“外来者”,而是和当地一起搞绿色产业升级,这才让领导人愿意把新能源座驾变为国家的门面。
比亚迪出海,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做的是长远买卖。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步迈向全球,带动“弃油从电”的风潮。各国元首为电动座驾站台,其实也为世界绿色转型做了背书。产品给力,产业布局到位,又注重责任担当,想不火都难。
现在你要是去巴西的大街上转一圈,说不定看到的电动汽车里十辆有一半是比亚迪。总统带头开电车,群众也自然而然跟风。乌兹别克斯坦、新兴市场更是如此;一旦政府认可,民间接受度自然不会低。产品力顶得住,服务、技术、产业链配套都到位,比亚迪就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新标杆”。
这个故事里,没有什么玄妙的套路。技术扎实,产品可靠,布局到位,各环节步步为营。元首集体选择比亚迪,等于给中国制造加了一层“金字招牌”,也让中国汽车有了在世界舞台自信亮相的资格。比亚迪能成首选,背后是“中国智造”崛起,是全球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的写照。
有人说世界的变化就是“风起于青萍之末”,比亚迪如今的成就正是扎根本土、技术创新、产业布局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管是市井巷弄的家用车,还是气派十足的总统座驾,比亚迪开起来,就是底气十足。
这场“座驾革命”已无可逆转,比亚迪的轮子还会继续向前。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