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价”让大众、丰田回来了?靠降价竞争能有用吗?

最近两年,外资车商的日子真是过得够呛。原本独领的江湖地位,硬生生被本土造车新势力撬了墙角。眼瞅着市场地盘一块接一块失守,这帮跨国车企急得直跺脚,集体掀起了「明码标价」促销战。你别说这招还真见效,像大众、丰田这些传统老炮愣是靠着价格跳水杀了个回马枪。

“一口价”让大众、丰田回来了?靠降价竞争能有用吗?-有驾

就拿刚出炉的2025年头三个月数据说事儿吧。一汽大众愣是卖出去38万多台轿车,在传统造车圈子里抢到第五把交椅。同门兄弟上汽大众还有日系双雄丰田南北两位,也都齐刷刷挤进前十榜单。能在销量榜上逆势翻红,靠的就是眼都不眨就掏出的定价大招——十到二十来万的家用款成了主战场,连豪车阵营都跟着凑热闹降价。去年某些市调机构发报告说,燃油车的折扣力度眼看着往22%飚,豪车更狠直接干到26%大关,看得消费者钱包直痒痒。

不过这次甩卖大战跟以往可不单是砍钱这么简单。去的四儿子店砍价时被变着花样宰客的糟心事,现在直接一锤子报价全摆上台面。这不,丰田家混动老将卡罗拉双擎原本要十二三万的油电混合款,现在门槛直接剁到八万九,真是活生生把价格拉低了三万多块,差点咬上比亚迪秦的尾巴。

“一口价”让大众、丰田回来了?靠降价竞争能有用吗?-有驾

可大伙儿心里都犯嘀咕打价格战能混多久?真要论底子,洋品牌当年还不是仗着入行早技术强。什么德系品质日系省心,消费者心甘情愿多掏几万块的「面子钱」。可如今国产车不光技术追上来了,设计的车机系统更是甩合资车半个身子。现在外资招牌不管用了,除了狂甩折扣牌还有啥能拿出手?

要我说,削价这手牌短期确实好使。花更少的钱就能开上国际大牌,谁不心动?特别是钱包吃紧的年轻群体,五千块的差价都能掀起换车的浪头。但这总透着饮鸩止渴的味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利润削太狠搞不好就砸了招牌。现在年轻人买电动车都讲究智能配置,德系日系要是光知道削价不换代,迟早要被新势力甩得没影。

“一口价”让大众、丰田回来了?靠降价竞争能有用吗?-有驾

更麻烦的是消费者的观念对调。原本被捧上天的中高端形象,连着三五年掏出跳楼价甩卖,慢慢就被贴上了「打折专业户」的标签。到时候品牌调性跌下来了,再想翻身爬回高端位,怕是难如登天。你看最近日系三强在电动车赛道畏首畏尾,德系虽然狂奔电动化但总踩不到点,说到底还是让老底子拖了后腿。

说到底,现在车圈正经历百年大变局。新能源车遍地开花,智能驾驶日新月异,消费者口味变得比川剧变脸还快。合资车企要想不在这场洗牌中掉队,光靠钱砸促销可不行,得拿出真家伙事儿。怎么着也得像国产新势力那样,整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车型,把充电五分钟续航八百里的黑科技给捣鼓出来。再不济也要把用户的智能体验搞舒坦了,毕竟现在买车不光买四个轮子,更是要买移动的智能生活舱。

“一口价”让大众、丰田回来了?靠降价竞争能有用吗?-有驾

说实话,价格谁不爱呢?但老让消费者盯着钱袋子看,忘了产品本身的魅力,终归不是长远之道。这帮外资车企要是既舍不得研发投入,又一味跟着价格战随波逐流,怕是要在不远的将来遭遇更大的危机。现在摆在眼前的,要么脱胎换骨搞创新,要么被时代洪流冲进博物馆二选一的生死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