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身边有车的朋友,可能都遇到过这么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汽车轮胎到底什么时候换才对?
去4S店或者修理厂保养,工作人员总会很认真地建议你换轮胎,说得好像不换马上就要出事一样,可自己低头看看,那轮胎花纹还深着呢,感觉再跑个一两万公里完全没问题,这钱花得是不是有点冤枉?
可要是不换,心里又总惦记着网上说的那个“六年或者八万公里”的标准,生怕哪天真在路上出了岔子。
这轮胎更换,就成了不少车主心里的一个疙瘩,换早了心疼钱,换晚了又担心安全。
其实,关于轮胎更换,那个流传很广的“六年或八万公里”的说法,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必须严格执行的死规定。
这个数据更像是一个理论上的参考值,是汽车厂家在非常理想的测试环境下得出的。
在那种环境里,路面平整,没有坑洼,车子匀速行驶,没有急加速和急刹车。
但我们日常开车,路况要复杂得多,所以简单地用时间和里程来“一刀切”,肯定是不科学的。
每个人的开车习惯、每天行驶的路况、甚至居住的城市气候,都会直接影响轮胎的实际使用寿命。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生活在城市里的上班族,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都要经历堵车,车子走走停停,频繁地起步和刹车对轮胎胎面的磨损是相当大的。
再加上进出小区、商场停车场时,难免会有些急转弯,或者不小心蹭到马路牙子,这些都会加速轮胎的损耗。
对于这类车主来说,可能车子开了四年,里程数也就五六万公里,但轮胎花纹可能已经磨损到需要更换的程度了。
他们的轮胎,主要是“用坏的”。
而另一类车主,比如经常需要跑长途出差的,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高速路况好,车速稳定,轮胎的磨损相对来说会慢很多。
可能车子开了六年,里程数早就超过了八万公里,但一看轮胎花纹,感觉还挺深的。
这时候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也不是。
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橡胶老化,才是更大的威胁。
轮胎的主要材料是橡胶,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风吹日晒、温度变化中慢慢变硬、变脆,失去原有的弹性。
就算是一条从没用过、一直放在仓库里的备胎,放上六七年,橡胶也一样会老化。
老化的轮胎,胎壁上会出现很多细小的裂纹,就像人老了皮肤会起皱一样。
这种轮胎的强度已经大大下降,在高速行驶时,轮胎内部温度升高,爆胎的风险会急剧增加。
所以,对于经常跑高速的车主来说,时间是比里程更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哪怕花纹还很深,只要年限到了,也应该考虑更换。
既然不能完全依赖那个“六年八万”的说法,那我们普通人应该怎么判断自己的轮胎是不是该换了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不需要什么专业设备,自己花几分钟就能检查。
首先,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就是用一枚一块钱的硬币。
把硬币竖着插进轮胎花纹的沟槽里,如果硬币边缘的菊花图案能被沟槽盖住不少,那就说明花纹深度足够,轮胎还很安全。
但如果你能清楚地看到国徽的顶部边缘,那就得注意了,这说明你的轮胎花纹深度可能已经低于1.6毫米了。
这个1.6毫米是国家规定的轮胎花纹磨损的极限,也是安全底线。
花纹的主要作用是排水,一旦花纹磨损过浅,在下雨天行车时,轮胎就无法有效地把路面的水排开,容易在轮胎和路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导致车辆失控打滑,我们常说的“水上漂”就是这个道理。
有数据显示,在湿滑路面上,花纹深度不足的轮胎,刹车距离会大大增加,安全隐患非常大。
其次,要经常检查轮胎的侧面,也就是胎壁。
胎壁是轮胎最薄弱的部位。
如果在胎壁上发现有向外鼓起的小包,不管这个鼓包有多大,都必须立刻更换轮胎,一刻也不能再用了。
这个鼓包的出现,意味着轮胎内部的帘布层已经断裂。
帘布层是轮胎的骨架,是用来承受车辆重量和行驶压力的,它一旦断了,就只剩下一层薄薄的橡胶在硬撑着,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爆开。
所以,鼓包就是轮胎的“绝症”,没有任何修复的可能,千万不要听信一些修理店说的“没事,还能跑”的说法,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再有一点,就是看轮胎补过的次数。
车在路上跑,免不了被钉子之类的东西扎到,补胎是很正常的事。
但如果同一条轮胎,被扎的位置在胎面,并且补过的次数超过了三次,那也建议你把它换掉。
因为每一次补胎,都会对轮胎的内部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补丁多了,轮胎的整体强度和动平衡都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夏天高温天气下长时间跑高速,补丁的位置容易因为受热不均而出现问题,增加安全风险。
如果是胎壁被扎了,那就不建议补了,最好直接换掉,因为胎壁太薄,而且在行驶中会不断地变形,补丁很难牢固,安全无法保证。
了解了什么时候该换胎,我们再来说说怎么换胎能更省钱、更划算。
现在很多朋友换轮胎,都认准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些国际大牌,这些牌子的轮胎性能确实好,但价格也确实不便宜,一条可能就要七八百甚至上千块。
对于追求极致驾驶体验或者开高性能车的车主来说,选择它们无可厚非。
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开着普通家用车,主要是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的人来说,其实完全有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近年来,我们国产的轮胎品牌发展得非常快,像朝阳、赛轮、森麒麟等等,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品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可能在一些极限性能上,比如顶级的静音效果或者干湿地抓地力上,和国际一线大牌还有一点点差距,但这个差距在我们的日常驾驶中,几乎是感受不到的。
而它们的价格,可能只有那些大牌的一半左右,四条轮胎换下来,能省下一千多块钱。
这笔钱省下来,加几次油或者做几次保养,不香吗?
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品质过硬的国产品牌,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消费选择。
另外,还有一个能有效延长轮胎寿命的小技巧,就是定期进行四轮换位。
我们大部分家用车都是前置前驱的,发动机在前面,驱动轮也在前面,所以前轮的磨损要比后轮快得多。
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出现前轮花纹快磨光了,后轮还跟新的一样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浪费。
比较科学的做法是,每行驶一万到一万五千公里,就去修理厂让师傅把前后轮胎交叉对调一下位置。
这个操作很简单,花不了多少时间,却能让四条轮胎的磨损变得更加均匀,从而整体上延长整套轮胎的使用寿命,让它们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最后,在购买新轮胎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看轮胎的生产日期。
在轮胎的胎壁上,有一串以“DOT”开头的字符,在这串字符的末尾,有四个数字,这就是轮胎的生产日期。
比如“2523”,就表示这条轮胎是2023年的第25周生产的。
买轮胎时一定要看清这个日期,尽量选择生产日期在一年以内的新胎。
如果店家卖给你的是生产超过一两年的“库存胎”,虽然也能用,但橡胶性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衰减,你就完全有理由要求更大的折扣。
学会看这个日期,能有效避免花新胎的钱买到旧货,维护自己的权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