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点儿热血的!
还记得那款被咱们戏称为“中国吉普”的北汽212吗?
这老家伙可不安分,直接跨出国门,远征俄罗斯去了!
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从海参崴一路挺进莫斯科,横贯整个俄联邦!
这魄力,够不够爷们儿?
要说这212,那可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元老级人物。
当年,那是军队的标配座驾,线条硬朗,皮实抗造,是多少人心中的“钢铁英雄”。
如今,这老兵重披战甲,直捣“战斗民族”腹地,这番气概,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这次远征,是由“Dealer Asia Auto”这家经销商牵头组织的,全程历时28天。
三辆北汽212,外加一辆北汽M7商务车,组成了一支探险队,声势颇为壮观。
更让人叫绝的是,他们放出话来,所有车辆都是出厂状态,未经任何改装!
就是要用最原汁原味的性能,去征服那片广袤的土地。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俄罗斯的地形地貌,那是出了名的复杂多样。
冰封雪原、泥泞洼地、戈壁荒漠,想想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212敢于挑战这样的环境,想必是胸有成竹。
果不其然,试驾结果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虽说有些小瑕疵,但212的越野性能,那是实打实的。
短小精悍的车身,加上高达235毫米的离地间隙,让它在各种险峻路况下都能游刃有余。
一位参与试驾的车手就曾透露,一路过来几乎没有遇到过任何阻碍,甚至还出手相助,把一辆深陷石滩的斯巴鲁Levorg给拖了出来!
这事儿,够他炫耀好一阵子了!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款车的隔音水平也超出了预期。
当车速超过100公里时,车厢内主要听到的只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发动机的轰鸣声几乎被隔绝在外。
只有当转速攀升至4000转以上时,才能隐约听到一些声响。
对于一款主打硬派越野的车型而言,这样的静谧性简直是意外之喜。
更值得称道的是,212的内饰装配工艺也相当扎实。
即便是在剧烈颠簸的路面上,车内饰件也鲜有松动或异响。
要知道,许多合资品牌,甚至进口车型,在细节处理上都未必能做到如此出色。
当然,金无足赤,车无完车。
试驾专家亚历山大·科瓦廖夫也坦诚地指出了几个不足之处:燃油经济性有待提高,变速箱的调校仍需优化。
他提到,这套变速箱在高速巡航时表现略显不足,超车时最好切换至手动模式,降挡提速。
此外,七挡的齿比设定偏大,导致在升至八挡时,换挡动作无法顺利完成。
不过,据厂家透露,他们已经着手开发全新的变速箱控制程序,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充分说明,咱们的自主品牌,正在不断地学习、进步,力求精益求精。
提起212,它还有一个别称,叫做212 T01。
这款车脱胎于上世纪60年代,以嘎斯69为蓝本开发的军用越野车BJ212。
这血统,够硬!
这资历,够老!
它的外形,也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前辈的经典元素:圆形头灯、简洁的车身线条、高耸的底盘。
这种复古的设计风格,反而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过目难忘,正如《诗经》所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12之于中国汽车工业,亦如那水一方的伊人,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怀。
在车身尺寸方面,212的长宽高分别为4705毫米、1945毫米、1999毫米,轴距则达到了2860毫米。
这样的数据,在同级别车型中也算得上是中规中矩。
动力方面,212搭载了一台由长安集团旗下的东安动力所生产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之匹配的是一台8速自动变速箱,并配备了分时四驱系统,最高时速可达170公里。
这样的动力配置,应付日常使用绰绰有余。
如今,这款承载着无数回忆的“中国吉普”,即将登陆俄罗斯市场。
这对于咱们的自主品牌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那么,北汽212此番“硬闯”俄罗斯,究竟意欲何为?
仅仅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增加销量吗?
我认为,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这背后,蕴藏着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底气。
咱们的自主品牌,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和组装,而是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
212敢于挑战俄罗斯的复杂路况,敢于接受俄罗斯消费者的严苛检验,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12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燃油经济性偏低、变速箱调校不够完善、内饰设计相对简朴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咱们的自主品牌认真对待,并加以改进。
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全盘否定212的价值。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敢于挑战的精神。
就像小时候,我们总喜欢披着床单当战袍,拿着玩具枪当武器,幻想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一样。
212,就是我们心中那个英雄梦想的具象化。
它不仅仅是一辆汽车,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致敬。
所以,当看到212在俄罗斯的土地上纵情驰骋时,我的内心充满了骄傲。
这不仅仅是北汽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荣耀。
我衷心希望北汽能够再接再厉,不断突破自我,让212变得更加卓越,更加强大。
各位车友,对于这款充满传奇色彩的212,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你们认为它能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吗?
或者,在你们的记忆深处,还珍藏着哪些经典的国产老车,值得我们共同回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