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4月销量破38万:海外如何成为新爆点?

一辆辆贴着“BYD”标志的新能源车从深圳盐田港启航,驶向全球70多个国家,比亚迪的海外版图正以“滚装船速度”扩张。4月,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7.8万辆,同比增长91.9%。这艘“中国新能源巨轮”的甲板上,不仅载着销量数字,更藏着比亚迪逆势增长的密码——从“国民神车”海鸥的爆单,到百万级仰望U8的“低调奢华”,再到方程豹的硬核突围,比亚迪的4月成绩单,像一部“技术狂人”的逆袭剧本,既有草根的爆发力,又不乏高端的野心。

比亚迪4月销量破38万:海外如何成为新爆点?-有驾


一、38万辆背后的“三驾马车”:海鸥、宋PLUS与“技术护城河”


如果说比亚迪的销量是一桌盛宴,海鸥无疑是那道“硬菜”。4月,这款起售价仅5.68万元的A0级小车狂卖5.5万辆,不仅拿下品牌销冠,更以“价格屠夫”的姿态,把纯电代步车的门槛砍到了燃油车的“腹地”。有网友调侃:“海鸥一出手,五菱宏光都得抖三抖。”但低价并非唯一杀手锏——刀片电池的安全性、e平台3.0的续航优化,才是让海鸥从“性价比之王”升级为“质价比之王”的关键。

海鸥的爆发,只是比亚迪“技术普惠”战略的缩影。另一边,宋PLUS以5万辆的成绩稳坐SUV销冠,被车主称为“家用车界的六边形战士”;秦、元等经典车型则延续“闷声发大财”的路线,5款车型集体突破3万辆大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说:“技术是比亚迪的根,规模是叶,根深才能叶茂。”这句话在4月得到验证——第五代DM技术即将量产,馈电油耗低至2.5L/100km,纯电续航超300公里,直接把混动车的“省油天花板”又抬高一截。

二、方程豹“硬刚”硬派圈,腾势N9成“新晋黑马”


如果说王朝和海洋网是比亚迪的“基本盘”,那方程豹和腾势则是捅破天花板的“长矛”。4月,方程豹销量破万,同比暴增375.8%,豹5、钛3两款硬派越野车,以“带电带锁带差速”的硬核配置,在坦克300、牧马人的地盘上撕开一道口子。有车主直言:“以前玩越野烧油烧钱,现在方程豹烧电还能烧出回头率。”

腾势品牌的15388辆销量中,腾势N9贡献了5018辆,这款对标理想L9的旗舰SUV,用“冰箱彩电大沙发+比亚迪三电”的组合拳,成功打入高端家庭市场。而仰望U8的121辆销量看似不起眼,却让比亚迪在百万级市场站稳了脚跟——毕竟,能花109.8万买国产车的消费者,要的不是销量数字,而是“技术图腾”的象征意义。

三、泰国工厂投产、欧洲市占率12%,比亚迪的“全球化野望”


4月,比亚迪海外销量7.8万辆的背后,藏着两件大事:泰国工厂投产首月订单破万,巴西工厂加速建设。在挪威,元PLUS(当地名为ATTO 3)市占率突破12%,德国街头甚至出现了“BYD比出租车还多”的调侃。这种“本土化生产+技术输出”的模式,让比亚迪避开了关税壁垒,更用“中国技术”换来了“全球口碑”。

不过,出海之路并非坦途。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加征临时关税的消息,像一把悬顶之剑。但比亚迪的应对策略很“硬核”——在匈牙利建厂、与当地经销商深度绑定,甚至计划推出针对欧洲路况的底盘调校车型。用王传福的话说:“全球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四、价格战白热化,目标如何“拆解”?


尽管4月成绩单光鲜,比亚迪的压力肉眼可见:国内市场竞争已卷成“修罗场”,吉利、长安等对手在10万-20万元市场贴身肉搏;海外政策风险加剧,550万辆年目标意味着后续8个月月均销量需超51.5万辆。

但比亚迪的底牌依然够多:年内将推10款新车,覆盖从皮卡到超跑的多元市场;第五代DM技术、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等“黑科技”陆续上车。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比亚迪的可怕之处,不是它现在卖了多少车,而是它总能用技术迭代,把对手拖进自己的节奏。”

结语


从“国民代步车”海鸥的野蛮生长,到仰望U8的“百万级排面”,比亚迪的4月销量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新能源车的多重可能性——技术可以向下普惠,品牌也能向上突围。当海外市场的引擎轰鸣声越来越响,比亚迪的下一步,或许不只是卖车,更是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全球话语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