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携鸿蒙猛攻汽车,小米失速,智能车时代规则重塑?

你要是真不关注汽车圈,今年还真得掉队。一觉醒来,满大街都在聊“鸿蒙智行”,仿佛昨天下午刚请假去取快递,今天互联网就已经变成了鸿蒙的主场。最近一组神秘MPV谍照在各路平台刷屏,尚界H5的小订直奔十万大关,问界、智界、尊界、尚界、享界,各式品牌雨后春笋,一时间人人都在讨论华为车会不会真能搞个汽车圈“大地震”。数据显示,鸿蒙智行明年要同时端出二十道新菜,速度快到让特斯拉也有点慌,网友们纷纷惊叹“这不是造车,是按月发快递吧!”不禁让人打个问号华为这套乐高式造车路数,能不能把市场全兜底?闹腾这么大阵仗,背后到底是啥算盘?一场好戏,刚开场。

华为携鸿蒙猛攻汽车,小米失速,智能车时代规则重塑?-有驾

先别着急点赞,也别急着喊抄作业。鸿蒙智行这波操作,怎么看都有点“东北老铁直播间”的味儿,热闹得不得了。网友吵得最凶的,不外乎那句“华为不造车”。2019年华为高喊“只做供应商”的时候,吃瓜群众还都觉得是怂。但没两年,来个鸿蒙智行,不造车变成了五大品牌并驾齐驱。这逻辑就跟说自己不参加马拉松,结果一转身,包办了前五名。“我不造车,我只给技术”,不是托词,那到底是啥?你家门口常见的问界高端、尚界亲民、尊界奢侈,价位段全占住了,说句东北话这不是抢摊吗?小米的“独立造车”还在燎原,华为已经下饺子。到底谁才是嘴上说不干,身体最诚实那个?大家都等着瞄准新车上市,顺手秀个小订单,朋友圈直接炸锅,就像看春晚抢红包,速度都让人怀疑是不是后台帮忙点了两下。

讲真,这场自动驾驶的新剧场,热闹是热闹,门里门外各自打算盘。华为这操作,颇有东北大集的味儿——只要是能卖的,什么都有,MPV预售、硬派越野、旅行车,连蓬头“谍照”都能引发一轮猜测,“是不是智界新车啊?”、“这壳子跟问界有啥区别?”、“享界要做越野,能不能和坦克打”?华为志在多品牌,等于是在国民钱包每一格都下了筹码。对比小米的“大定高销量”,玩的是人气单品爆款,鸿蒙这边则是一个月两车的加速度,活脱脱把汽车圈过成了互联网新品发布会。

华为携鸿蒙猛攻汽车,小米失速,智能车时代规则重塑?-有驾

这下好了,华为联合广汽、长安,顺手又推了广汽华望。新车发布不是自家造,而是各家品牌授权“鸿蒙系统”,这一套就像“卖手机送专属壳”,核心还是鸿蒙OS。看不懂的网友发帖“鸿蒙到底是要做车厂,还是做全能科技供应商?”可是这野心和尴尬也并存问界M5卖不过理想,小众车款M8和M9来救场,新名单里尚界H5靠实惠大单冲数据。网友开始怀疑,每月推新,质量能不能顶得住,问界S7“改名换壳”,到底是花样营销还是真技术升级啊?

表面上这满天飞的新车计划,仿佛一夜之间汽车圈都“改头换面”了,朋友圈里那些“庆祝十万订单”海报也画得跟收斗地主大奖似的。但仔细琢磨,猫腻还是有——M5卖得拉跨没关系,M8、M9接棒撑场子,但谁知道下一个吃力不讨好会不会轮到新品牌?尚界H5上量快,可口碑和售后能不能跟上?享界要搞硬派越野,做人家坦克300的对手,有没有“硬核”底子还是问号。

华为携鸿蒙猛攻汽车,小米失速,智能车时代规则重塑?-有驾

圈里人开始冷静下来,华为“当二老板”模式,高举轻打,用系统和算法做纽带,切割产能和风险,看似轻松,实则悬着一把“掉链子”的剑。一个星期两台新车上市,外壳和LOGO千变万化,碰上技术和供应链压力,质量如果跟不上,网友一通吐槽就是大灾难。智界S7换代后,被不少人揪住改名就是“套皮”,说到底躲不过“市面同质化”这批老毛病。网友也开始琢磨“到底是鸿蒙在造车,还是五家品牌一起赶集上摊儿?”

但剧情说翻就翻,2024年刚刚过半,鸿蒙智行的合纵连横突然玩出了新高度。华为联手广汽、长安、奇瑞这些国产老牌,搞得像“中华汽车联盟”,每家都出新车,每台都挂鸿蒙系统,客观上车圈直接变阵。广汽华望两台新车打头阵,既卖设计也卖系统,鸿蒙五界成为汽车圈的新名片,比单打独斗的传统车厂多了几分互联网思维。

华为携鸿蒙猛攻汽车,小米失速,智能车时代规则重塑?-有驾

这下,传统的“品牌单打独斗”被集体打脸。粉丝们也看傻了,曾经不看好“鸿蒙不造车”,现在发现这一套互联网+汽车的乐高拼装术,既不压产能也不砸团队,只要系统真正创新,车企就可以轻松混战。可是这招玩大了也容易出事一年二十款新车,明眼人都知道不是组团贪玩,核心问题是质量和创新是不是真的跟得上。市场被“按月投喂新车”,是不是就是炒作噱头,看实盘销量才是真考试。此前问界高价位在理想、蔚来、比亚迪夹击下始终压力山大,新品尚界、享界等能不能撑起低端大盘?全国车主对此也是“各自心里有数”,论坛里吐槽“换壳”,夸品牌多的同时也把稳定和售后放在第一位。

热闹过后,事情又有点虚。虽然鸿蒙智行已经实现一定程度“全线补位”,但真的能做到面面俱到吗?高歌猛进,难免五马分身。享界硬派越野要PK坦克300,尚界H5主打性价比,尊界抬高档次,问界和智界夹在中间,市场切分得没毛病,问题是消费者认牌不认技术,买车更多信口碑。理想L8、比亚迪、蔚来这些传统对手日日升级,鸿蒙五界再多,质量和售后才是“校验器”。去年M5卖不上量,靠大单和营销补短板,今年能不能复制尚界H5的爆单奇迹?

华为携鸿蒙猛攻汽车,小米失速,智能车时代规则重塑?-有驾

而且年推二十款,比特斯拉都还要快,可不是人人都能玩转。产能、售后、渠道一环掉链子就容易变成“纸上谈兵”。华为和广汽、长安的合作,表面上是做系统和设计,实际还得靠硬件团队拼命加班,出了bug就得“全网承认错误”。关键是用户不吃广告,只认实物好不好用。从“庆功海报”到“论坛吐槽”,车主心理如过山车,乐高拼接的套路要真能统一体验才是王道,否则就是“换壳不换药”,品牌铺得再广也徒劳无功。

更闹心的是,网友越来越分裂。部分网友站队“品牌多才有选择”,另一批则坚守“质量才是王道”,还有老粉丝反复强调华为“当初说好不造车”。一场“用嘴造车”变成了“用系统拼市场”,表面和气,其实各家都在做下盘生意,万一哪天某款新车掉链子,把一锅端也不是开玩笑。

华为携鸿蒙猛攻汽车,小米失速,智能车时代规则重塑?-有驾

说了这么多,咋感觉这局还是“真会玩”。鸿蒙智行这波,表面上是抽丝剥茧,把各家车厂都编到自家朋友圈里头,品牌名改得比小学生笔记本纸还快。乍一猛一阵是要收割市场,一转眼仿佛是怕用户不起劲,搞出“一个月一新车”。但你要真信“每一款都能撑场”,那可要掂量了,东北人常说“别光看招牌,吃菜得靠真材实料”。华为的模式倒是省力,把坑都留给合作方去填,自己稳坐钓鱼台,真出现质量问题就扔个系统更新。

对小米那种“自己撸车”的玩法,鸿蒙是“云斗”,老板坐办公室,厂子开在别人家后院,喊着不造车却一拥而上,比段子手还要能玩。到底是巧劲省力,还是虚火一把,等用户真提了车,才知道是不是“里头有货”。这么疯狂卷品牌,质量能不能顶得住,终究靠实盘说话。车市将活成互联网圈,可能还真得靠东北老铁直播间给各品牌站一站脚,每个品牌都憋着劲等下一个“大庆功”。

华为携鸿蒙猛攻汽车,小米失速,智能车时代规则重塑?-有驾

你们说,鸿蒙智行这种“说不造车、身体却拼命造”的打法,是在造革命,还是在玩套路?品牌多了用户就开心了?质量掉链子再多品牌也没用?到底是技术将汽车圈一锅端,还是最后变成“换壳换名字、服务还那样”?大家可别被“二十车大军”给唬住,最扎心的还是那句——你会选系统阵营还是选靠谱产品?欢迎留言,咱们唠唠你最看重哪一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