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头,小米SU7断电,雷军未回应,真相令人心惊!

最近,一篇关于小米SU7汽车的文章在网上可以说是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看了都心里一紧。

文章里描述得特别吓人,说是在成都,一辆崭新的小米SU7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车子很快就烧了起来,而最关键的是,车门因为断电怎么都打不开,导致驾驶员没能及时逃生,最终酿成了悲剧。

文章还顺带提了另一个所谓的“旧闻”,说今年三月份也有类似事件,三名女大学生因此丧生。

成都街头,小米SU7断电,雷军未回应,真相令人心惊!-有驾

这一连串的消息,让不少刚刚对国产新能源汽车建立起信心的朋友们,心里又开始打鼓了:这电动车,尤其是这种设计新潮、用了隐藏式门把手的车,是不是真的在关键时刻会变成一个逃不出去的“铁盒子”?

雷军和小米官方迟迟没有正面回应,更是让各种猜测和担忧在网络上不断发酵。

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咱们今天就放下情绪,不听信那些添油加醋的传言,用普通人的视角,把这件事里里外外掰扯清楚,看看这车门在极端情况下到底能不能打开。

首先,我们得对那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本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成都街头,小米SU7断电,雷军未回应,真相令人心惊!-有驾

文章里提到的“10月13日成都小米SU7事故”,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漏洞,因为这个日子在文章传播的时候根本就还没到,这就像是有人提前写好了剧本一样,可信度一下子就降到了冰点。

至于那个所谓的“三月份三名女大学生高速遇难”事件,经过多方事实核查,早就被证实是一条张冠李戴的假新闻。

当时确实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但涉事车辆是另一个国产品牌的汽车,并非小米SU7。

这种把不同事件的悲剧元素嫁接到一个新品牌身上的做法,在网络上并不罕见,其目的往往就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吸引眼球和流量,但它对公众造成的误导和恐慌却是实实在在的。

好了,既然原始文章的故事基础是虚构的,那我们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个大家最关心、也是最核心的技术问题上了:如果小米SU7或者其他类似设计的新能源汽车,在发生严重碰撞后,车辆的电路系统真的完全损坏、彻底断电了,车门还能从里面或者外面打开吗?

成都街头,小米SU7断电,雷军未回应,真相令人心惊!-有驾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能打开,而且设计了不止一种应急方案。

汽车作为一个关系到生命安全的工业产品,它的设计师们在研发阶段,早就把这些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考虑得非常周全了。

这不仅仅是小米一家,而是整个汽车行业通行的安全设计准则。

我们具体来看小米SU7是怎么做的。

第一道保险,是碰撞后的自动解锁功能。

成都街头,小米SU7断电,雷军未回应,真相令人心惊!-有驾

当汽车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车上的各种传感器会立刻感知到。

这些信号会传递给车辆的中央控制系统,系统会立即执行一个预设好的安全程序,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全车解锁”。

这意味着,四个车门的锁会同时弹开,并且,为了方便救援,隐藏式的门把手也会自动弹出。

这个过程是瞬间完成的,是车辆安全系统最基本、也是最优先的反应,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车内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自行逃生,也方便车外的人能够迅速施救。

当然,肯定会有人接着问,万一撞击实在太猛烈了,把整个电路系统都给撞坏了,连发出解锁指令的电脑都“牺牲”了,那这第一道保险不就失效了吗?

没错,这种情况虽然极端,但工程师们也必须考虑到。

成都街头,小米SU7断电,雷军未回应,真相令人心惊!-有驾

于是,就有了第二道,也是更可靠的一道保险:车内的纯机械应急开关。

这个设计可以说是最原始、也最可靠的“救命稻草”。

在小米SU7的前排主驾驶和副驾驶座位上,除了我们平时开门用的那个电子按钮之外,在车门下方的储物格靠近车头的一侧,藏着一个不怎么起眼的拉手。

这个拉手跟电子按钮完全是两套系统,它不通电,也不需要任何电子信号,它通过一根实实在在的钢索,直接连接到门锁的机械结构上。

说白了,它的工作原理就跟你家里老式自行车的刹车线一样,一拉,另一头的机械装置就动作了。

成都街头,小米SU7断电,雷军未回应,真相令人心惊!-有驾

在车辆完全断电、所有电子设备都失灵的情况下,车内的人只要找到这个拉手,用力一拉,车门就能“duang”的一声从里面打开。

这个设计是强制性的安全标准,几乎所有采用电子门锁的车型都会配备。

它就像是消防通道里的应急灯,平时你可能永远不会注意它,但到了最紧急的关头,它就是保障生命通道畅通的关键。

那么,如果车内的人因为受伤等原因已经失去了意识,无法自己操作,外面的救援人员又该怎么办呢?

隐藏式门把手在断电后没有弹出来,确实给外部救援带来了一点点不便,但这绝不意味着车门就成了打不开的“死门”。

成都街头,小米SU7断电,雷军未回应,真相令人心惊!-有驾

对于专业的消防救援人员来说,他们有一套标准且高效的救援流程。

在遇到车门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时,他们的首选方案永远是——破窗。

使用专业的破窗工具,几秒钟就能敲碎侧面的车窗玻璃。

车窗破开后,救援人员就可以把手伸进车内,直接拉动车内的门把手,或者找到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机械应急拉手,同样可以把车门打开。

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品牌的任何车型,无论是传统的机械门锁还是新潮的电子门锁,在车门没有因为撞击导致物理结构严重变形卡死的情况下,破窗永远是进入车内最快速、最直接的手段。

成都街头,小米SU7断电,雷军未回应,真相令人心惊!-有驾

所以,综合来看,“断电就无法开门”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现代汽车安全设计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

事实上,汽车工程师们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已经设置了电子、机械等多重冗余保障。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隐藏式门把手这种新设计,在美观和降低风阻的同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普通民众在紧急情况下参与救援的难度,因为它不够直观。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和制定更严格的电动汽车安全标准,包括对车门应急开启方式提出更明确的要求,目的就是为了让技术在进步的同时,安全保障也能同步跟上,甚至做得更好。

总的来说,我们支持国产品牌的创新和发展,也理解大家对于新生事物,特别是关乎生命安全的汽车产品,抱有更高的期待和更审慎的态度。

但这种审视和讨论,应该建立在事实和科学的基础上。

面对网络上那些耸人听闻、充满情绪化描述的信息,我们不妨先冷静一下,多方求证,用常识和逻辑去判断。

我们的国产汽车工业正在努力追赶和超越,它们在安全设计上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信任和理性的支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