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车展——或者说,新能源车型的年度蹦迪现场。如果你还以为车展是大爷大妈把玩老款桑塔纳的地方,那你就像追着《流星花园》看爱与正义演变末世的我一样,略显土鳖。现在的车展,已经不是一群人围着发动机盖指点江山,那叫过去,现在叫新能源,什么电动、插混、增程,来势汹汹不带喘气,连老汽修工都开始研究电流强度了。
进门先被几台科幻造型的大电动车晃眼,感觉跟进入外星人选美现场似的——车头自带激光雷达,车尾藏着氢气罐,内饰直通元宇宙。设计师们明显把以前给老板做PPT的花样都用车上了,梦想着有一天他们的作品能在三环堵车的时候发射激光一键清路。这几年,成都看得出来是下了血本,不光抛弃了燃油车的面子,还在新能源的舞台上砸起了重金。“传统内燃机只是爷爷的战车,新能源才是孙子的玩具。”官方肯定不敢这么说,但事实就是这么赤裸裸。
尤其是国产品牌,卷到人类极限。比亚迪左手“王朝”,右手“海洋”,感觉设计师下班后要去海底捞蹭Wi-Fi,凌晨还在改LOGO。什么海狮07 EV,名字都起得跟动物园似的,下一步是不是要出“比亚迪企鹅”?理想更是理想主义,L9、L8、L7,像手机换代一样按月推新,终于搞出了个MPV,想给全国带娃的大哥们一个愿望“多拉一兜娃,少拉一兜油”。蔚来仿佛要在车展上变身资本家,把“乐道”这个神秘品牌摆出来,如果这车能真的让大家乐道,蔚来以后就叫去油了。
小鹏主打年轻化,其实就是主打“掀翻油腻中年”的愿望出口。MONA听着像社交软件,但实际上能不能聊到姑娘还得看智驾系统有没有GPS。小鹏X9 MPV也来了,估计是想让年轻的爸妈们在送小孩上课路上就顺便体验一下“自动赖床延迟模式”。华为旗下问界的出现,则让新能源车展多了一丝数码狂欢感。你以为是买车,结果发现车钥匙也要升级鸿蒙,连开窗都得喊“小艺,放点三蹦子的歌”。
各大品牌基本都拼了,极氪、零跑、哪吒、岚图、腾势、深蓝、阿维塔……一口气念下来像在复习唐诗三百首。每家都想让你信它的电池能比隔壁家的耐用,换电比隔壁家快,智能座舱比隔壁家傻瓜式操作还傻瓜。网友自带显微镜在车门缝里找芯片,评论区比厂家还懂数据,恨不得明天就闪现到下一城市边买边测评。
传统燃油车巨头也没端着架子,本来以为能靠一台零件多年未换的大众再战十年,现在也低头上新能源,生怕被国产车企带偏了节奏。宝马i系列,奔驰EQ系列,奥迪Q4 e-tron出来溜溜,嘴上说“我们专注品质”,脚下却比国产车主还快。丰田、本田、通用见势不妙,赶紧官宣“为中国市场定制专属电动平台”,仿佛只要加上“中国定制”,咸鱼也能翻身变烤鱼。
在技术展示区,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超充、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所有能蹭热词的都被贴了标签。现场工程师一边讲解,一边为自己保温杯续上枸杞,心里盘算公司明年还能不能发年终奖。智能座舱和高阶智能驾驶也成了彩虹屁专区,讲得好像再出一台就能连夜飞上太空,所有人都把新能源吹得和宇宙飞船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宇宙飞船不会堵在春熙路上。
你要问逛车展是种什么体验?一半是进了科技庙会,另一半是被空气中的焦虑裹着。行业内人八成是看自家技术有没有被踩在脚下,普通消费者则在对比补贴政策,问销售“有没有24期免息”,生怕一转身油价又涨一波。人人都想体验智能化浪潮,人人都怕交了定金成了车市韭菜。但没人告诉你,智能化的最大痛点还是“电多了去哪充,上高速够不够用,自动驾驶会不会撞隔壁超市”。
如果你是从海报走进来,被全场的科技感劝退,还可以去体验区摸摸方向盘,看看能不能以一己之力抵御市场的智商税。有些品牌干脆请了网红来解说,直播带货加上现场抽奖,热闹得跟广场舞冠军赛一样。每逢这种盛会,买车的不一定比围观的多,围观的不一定除外——谁知道哪天你会被补贴政策砸个晕头转向,一个电池换下来比买台电视还贵。
其实,成都国际车展已经成了中国西部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秀场,说是展示技术,不如说是展示焦虑。厂家怕新产品不香,车主怕买车变泡影,销售怕业绩不够,工程师怕自己失业。以往大家在车展上讨论油耗,谁开谁省,现在讨论谁能一脚电门甩下一条更新的政策链。连展台模特都在学习新能源的知识,怕下次被采访连“插混”和“纯电”分不清。
不过,新能源来势确实猛,智能化、自动驾驶这些词儿,比以前的“涡轮增压”听着更玄乎。智能座舱设计成移动客厅,车主一坐进去就能“葛优瘫”出大智大慧。高阶自动驾驶吹得跟“汽车不需要司机,你只管活着就行”似的。电池技术日新月异,厂家总说“快充只需十分钟”,但没人保证下次你的电动车不会被隔壁老王的电吹风抢走充电桩。
这波科技秀场其实就是“内卷大赛”,谁家的产品线更全,谁家的技术名字更长,谁家的宣传片更会整梗。今天你嫌弃比亚迪logo太大,明天你就会嫌弃蔚来价格太高,后天再去可劲吐槽极氪无线充都没做到全覆盖。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新能源浪潮中全身而退,只有厂家抓住机会割一波韭菜,车主把省下的油钱拿去还分期。
成都车展就在这样的疯狂和狂欢里越展越大。从最初的燃油车扛把子,到现在的电动化先锋,现场观众一边拍照发朋友圈,一边搜攻略比优惠,最后还是在离开的时候犹豫要不要买块车载空气净化器给自己制造点仪式感。买车当然是大事,但在新能源时代,也许买错了就是小事——毕竟还能用来发朋友圈装作科技新贵。
说到这里,无论你是来车展看热闹,还是打算真买辆填补心灵空白的新能源SUV,总归都要面对“时代进步综合症”——买的不是车,是焦虑与盲目乐观的集合体。厂家忽悠你“未来已来”,其实就是“韭菜已熟”。而你一边感慨车展科技日新月异,一边在信号不好的展区刷着去年“车主维权新闻”,始终在暗自期盼:下一个车展,能不能来点新花样。
成都国际车展,永远是你买车的癫疯现场,也是厂商收割梦想的大型作秀空间。你想买新能源车?那就问问自己,想不想拥有一台会自动更新、还不能完全相信的智驾系统,以及一堆吹得天花乱坠的技术词汇。别怕,大家入场券都一样,梦想随时可以充值。但充电桩,可能还是不够用。
最后,把希望留给下一届吧。毕竟,科技是进步的,焦虑是循环的,成都车展,永远有人头攒动,永远不缺荒诞,永远让人心里住着“只要不下单,我就是赢家”的温暖。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