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车展,与我预期的盛况大相径庭。
一个月前,车圈还热闹得像庙会,各家车企争先恐后地刷存在感,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新闻几乎被它们承包了。
可这车展开幕后,却像戏剧的高潮骤然落幕,迅速归于平静,甚至比我家的金毛安静多了。
我兴致勃勃地去参观,本想亲眼目睹一场车圈的“巅峰对决”,看看大佬们针锋相对,欣赏最新车型,顺便拍几张科技感爆棚的车模照片,结果…… 只得到了一顶小米赠送的棒球帽,颇有些虎头蛇尾的意味。
最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小米的展台。
往年,小米都是车展的流量王,这次却异常低调。
雷军缺席,备受瞩目的YU7新车更是连个影子都没见到,展厅里只有几款不同配色的SU7和SU7 Ultra。
各种颜色应有尽有,唯独缺了最具辨识度的“闪电黄”。
直到我逛遍了几乎所有展台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闪电黄”,都跑到其他品牌的展车上去了!
这场景,活脱脱一场“小米”山寨车型的集体亮相。
埃安展台的那辆车,乍一看像保时捷,仔细瞧又像极了小米SU7,再定睛一看,原来是埃安推出的“致敬”版SU7,连车身颜色和那几道标志性的竖条纹都如出一辙,就连引擎盖上的开孔设计也“借鉴”得惟妙惟肖,只不过这“开孔”是实心的,多少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意味。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就连一向以硬派著称的北京越野,也加入了“闪电黄”的行列,不仅车身上印着醒目的“Ultra”字样,还特意画上一个闪电图案,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在致敬小米。
这视觉冲击力,着实令人难以言喻,仿佛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现代版翻拍。
当然,并非所有车企都在盲目跟风。
小米SU7的成功,无疑为其他车企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今年紫色系的车型格外多,数量之多,堪比“紫薇星”坠落凡间。
虽然这些紫色车型来自不同的品牌,但它们都让人联想起去年小米SU7霞光紫在武汉大学樱花树下拍摄的那张惊艳照片,这无形之中,似乎也透露出一种“借花献佛”的意味。
而过去那种“低调的黑白才是王道”的观念,则彻底被这波颜值经济浪潮拍在了沙滩上。
至于车模,数量和噱头都比去年下降了不少,这与“曲高和寡”的现状不无关系。
去年成都车展上,车模们可是风光无限,各种风格争奇斗艳。
今年上海车展,这方面的亮点却少之又少。
不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某汽车展台上,一群身着西装的年轻人,竟然在表演“青海摇”,这反差萌,令人忍俊不禁,宛如“东施效颦”,却别有一番滋味。
为了吸引眼球,各大车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
联名款车型层出不穷,展厅布置得像个大型购物中心,随处可见网红打卡点和各种主题改装车。
阿维塔展台摆满了身穿宇航服的兔子雕塑,Smart与涂鸦大师Keith Haring联名,比亚迪则与“黑神话:悟空”联名……甚至还有品牌推出了毛绒车,从方向盘到轮胎,全部用毛绒包裹,既可爱又略显闷热。
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在主打车型旁边摆放了飞行汽车或概念车,但大多只是模型。
有些概念车的方向盘位于驾驶座正中央,有些甚至可以360度旋转,更像科幻电影里的宇宙飞船,距离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真正能派上用场的“科技感”,还是那些在开业典礼和年会上常见到的机器人和机器狗。
小鹏展台的机器人车模倒是很新颖,何小鹏亲自带着机器人讲解自家车型。
不过,每次机器人移动,都需要十几位工作人员护航,这阵仗,堪比古代帝王出巡。
这届车展,并没有特别惊艳的新车。
蔚来萤火虫的价格在车展前就已公布,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展台上更吸引人的,其实是蔚来的销售人员,他们热情地向观众推销产品,仿佛在演绎一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现代版故事。
车展的冷清,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密切相关。
当行业发展进入稳定期,车展的热度自然会下降。
最近,工信部加强了对自动驾驶宣传的监管,不少车企都调整了宣传策略。
一些传统燃油车企抓住机会,推出智能化改造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
过去一年,不少豪华车品牌的销量下滑,但保时捷却是个例外。
保时捷展台的复古风格,与其他展台的未来感形成鲜明对比。
展厅里陈列着众多经典车型,四个醒目的大字“无可替代”,展现了品牌的自信和底蕴,这让我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车展的兴衰,与汽车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行业发展迅猛时,车展自然热闹非凡;行业发展趋于平稳,车展便回归其本质——行业展览。
第一天,车企高管们在台上侃侃而谈;第二天,展台周围便挤满了直播带货的销售人员。
无论如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卖车,这与“千金买马骨”的道理异曲同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