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家族销量跌破万辆,比亚迪中高端市场遇冷的那些事
8月刚过,朋友圈里有人晒比亚迪交付单,说是371501辆。看着数字确实不小,但仔细琢磨,去年同期也差不多这个水平。师傅在修理厂喝茶时顺嘴说:“这年头能守住阵地就算不错了。”毕竟现在马路上新车一茬接一茬,秦、海豹、海狮这些名字都快听腻了。
我家楼下有个唐车主,小李,每次见面都要吐槽一句:“以前买唐的时候感觉自己开的是高端,现在咋感觉跟元没啥区别?”其实翻翻数据,八月份汉和唐家族的销量都跌到了9000多台。想当年2022年底那会儿,我表哥还抢过汉千山翠限量版,那价格三十万出头,他说买到就是赚到,现在回头看有点像是做梦。
降价这事儿,从去年冠军版开始就已经显露苗头。我记得去年冬天去4S店看车,那销售大姐跟我唠嗑,说“你要等冠军版上市再买,不然亏得慌”。果然今年荣耀版出来后,汉DM-i直接砍到16.98万起步,再加上终端优惠,有群友自测实际落地十五六万就能拿下。一时间微信群里全都是“白菜价”的调侃,可老王却摇摇头:“便宜归便宜,这牌子味道淡了。”
话说回来,这种降价短期内确实拉了一波销量。我亲戚年前提了一台汉DM-i,上个月刚首保。他跟我讲,“这价格放两年前想都不敢想。”不过师傅边换机油边嘀咕,“雪佛兰凯迪拉克那路子,看着热闹,其实伤底子。”
设计方面也是让人操心。我第一次见比亚迪龙颜前脸是在街口超市门口,当时真觉得挺帅气。后来EV版本出来,更被邻居阿姨夸成“国产最美轿车”。可惜后来的新款,无论是L还是普通款,都没太大变化。有一次在小区停车场碰到两个小孩,他们指着我的朋友的唐L问,“怎么和前年的那个一样啊?”审美疲劳这种东西,还真不是瞎说。
技术层面,比亚迪一直爱搞创新——刀片电池、云辇底盘这些词儿听起来很厉害,我隔壁维修师傅每次聊起易四方总要来一句“你们理工男就是爱玩花样”。不过用起来才知道,有些配置其实鸡肋,比如群里讨论最多的是纯电续航:125公里(汉DM-i)、115公里(唐DM-i),实际开下来,一般城区通勤还行,但高速或者长途,就只能靠油顶着跑。有位南方城市的小伙伴分享,他春节回老家跑高速,全程基本靠发动机带动,说好的新能源体验呢?
竞品压力也越来越明显。这两年吉利出的星耀8特别扎眼,一个群友发来尺寸对比图:5018×1918×1480mm,还有2928mm轴距,看参数确实大一圈。不过他自己试驾完又补充一句,“虽然空间足够,但动力和配置还是差点意思。”但定价低啊,只卖12.58万起步,让不少预算有限的人犹豫到底选谁好。
还有件冷门事,今年初有个修理厂朋友碰上一台早期的汉EV进水故障。他拆开检查发现防水胶条用料一般,本以为高端车型会更讲究一点。“其实国产品牌普遍如此,不止一家,”他说。这种细节问题平时没人注意,用久了才慢慢显现。
最后聊个二手行情吧。我认识一个收二手车的小贩,他最近收了一批2019-2021年的老款唐和汉。他私下告诉我,这批车现在掉价厉害,新款上市以后客户挑剔得很——只认最新外观、不管技术升级。“旧的不值钱,新的一窝蜂”,他说这是近几年新能源市场的新常态。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日常交流及公开行业数据统计平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