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亚迪:38万辆的「六边形战士」
2025年4月,比亚迪以380,089辆的销量继续刷新行业纪录,同比增长21.3%,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98%。这一成绩背后是全产业链布局的胜利:海鸥单月55,028辆的销量,印证了其在10万元级市场的统治力;方程豹品牌同比暴增375.8%,标志着硬派越野赛道的突破;腾势D9贡献近60%销量,稳固了其在高端MPV市场的地位。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4月出口达7.9万辆,在欧洲市场与特斯拉的正面交锋中渐占上风。
二、传统车企转型:吉利「双轮驱动」 vs 合资品牌承压
吉利汽车以234,112辆的成绩同比增长53%,其中新能源渗透率达54%。银河系列单月96,632辆的销量,展现出「油电并行」战略的成功——星愿、E5、星舰7 EM-i三款车型贡献超60%销量,而领克品牌27,589辆的成绩,则验证了高端化路线的可行性。
合资品牌则呈现冰火两重天:一汽丰田65,024辆(+32%),电动化车型占比54%;广汽丰田60,038辆(+15%),铂智3X累计交付过万。但一汽-大众113,406辆的销量中,燃油车份额仅增长0.4%,大众品牌68,001辆的成绩,折射出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萎缩。
三、新势力格局重塑:零跑夺冠 小米遇冷
零跑汽车以41,039辆的成绩首次登顶新势力销冠,同比增长173%。B10车型上市即上量,C10稳居15万元级SUV主力区间,其「全域自研+成本控制」模式正在改写行业规则。
小鹏汽车以35,045辆的成绩紧随其后,连续6个月交付超3万辆。小鹏MONA M03上市8月累计交付超10万台,P7+车型5个月下线5万台,展现出产品矩阵的强大生命力。
理想汽车33,939辆的成绩,延续了其在增程式市场的优势,但L6、L7、L8的「套娃策略」也引发市场审美疲劳。
蔚来汽车23,900辆的成绩(+53%),乐道品牌首月交付4,400辆,但其换电模式的高成本仍制约规模扩张。
小米汽车2.8万辆的成绩,环比微跌3%,SU7虽仍居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但门店扩张速度(新增34家)与销量增长未达预期。
四、行业趋势:头部集中与技术迭代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65%:6家车企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翻番,比亚迪、吉利、零跑等头部企业通过产品矩阵扩张(如方程豹、银河、C10)持续拉开差距。
智能化竞争白热化:鸿蒙智行未公布月销量,但5月1日单日大定突破5,000辆,华为ADS 3.0系统成为新卖点;小鹏X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覆盖50城,推动高阶智驾普及。
出口成第二增长曲线:奇瑞4月出口8.77万辆,比亚迪7.9万辆,MG品牌在欧洲市占率提升至4.2%,中国车企正从「产品出海」转向「体系输出」。
五、风险与挑战
价格战余波:特斯拉在法国销量暴跌59%,欧洲市场份额被比亚迪、大众挤压;埃安、深蓝等品牌环比下滑超15%,反映出中端市场竞争加剧。
供应链波动:宁德时代4月动力电池装车量环比下降8%,磷酸铁锂价格反弹至5.8万元/吨,车企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政策不确定性:欧盟碳关税(CBAM)正式实施,单车成本增加约2,000元,倒逼车企加速低碳转型。
结语
4月车市印证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比亚迪、吉利等头部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巩固优势,零跑、小鹏等新势力凭借精准定位实现突围,而合资品牌与弱势车企则面临更大生存压力。随着上海车展后新车型密集上市(如小鹏B01、小米YU7),下半年的市场竞争或将更趋激烈,智能化与供应链韧性将成为决胜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