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取消出租车司机户籍限制:打破户籍壁垒,就业门槛降低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最新信息,截至2025年7月,全国已有14个地方完成了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中关于驾驶员户籍限制的修改工作。这些修改主要涉及两类地区:一是2020年审查建议直接涉及的昆明、南宁、武汉、太原、石家庄5市,二是2022年后续跟进的上海、西安、长春、大连、银川、南昌、鞍山、吉林、哈尔滨9市。以下是具体情况 :

14地取消出租车司机户籍限制:打破户籍壁垒,就业门槛降低-有驾

一、修改背景与核心依据

1. 中央政策导向:党中央明确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并要求“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地方性法规将户籍作为出租车司机准入条件,被认定为与中央改革精神不符,构成就业歧视 。

2. 技术条件成熟:互联网导航、打车软件的普及使外地驾驶员可高效完成本地服务,客观上具备了取消户籍限制的现实基础 。

3. 法治统一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通过备案审查机制,先后向14地人大常委会发函,要求结合实际修改法规,最终推动全部地区完成调整 。

二、具体修改内容与实施进展

1. 户籍限制全面取消:

- 昆明、南宁、武汉、太原、石家庄:2021年收到审查建议后,于2022年完成修改,删除“具有本市户籍或居住证”的准入条件。例如,昆明市2021年7月修正的条例中,驾驶员条件已不再包含户籍或居住证要求 。

- 上海、西安、长春、大连、银川、南昌、鞍山、吉林、哈尔滨:2022年审查后,9市陆续启动修改。截至2025年7月,上海(2023年12月)、西安(2024年7月)、哈尔滨(2025年4月)等已通过地方性法规或政策文件明确取消户籍限制。例如 :

- 西安市:2024年7月施行的新条例明确“无需提供户籍、居住证证明”,并将网约车纳入统一管理 。

- 上海市:2023年12月修改条例,删除“驾驶员必须具有本市常住户籍”的条款,巡游车和网约车均不再设户籍门槛。

- 哈尔滨市:2025年4月起,驾驶员从业考试报名材料从5件精简至4件,取消户口簿和居住证明要求,预计全年惠及近万名驾驶员 。

- 南昌市:2025年4月起,驾驶员报名时无需再提交户口本或居住证,进一步降低就业门槛。

2. 管理配套措施:

- 安全监管强化:法工委要求地方在放宽户籍限制的同时,督促企业、平台加强驾驶员背景核查和运营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件。例如,西安市新条例明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一行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

- 业态融合推进:多地将网约车纳入统一管理,例如昆明市明确巡游车和网约车驾驶员条件一致,均不受户籍限制 。

三、影响与意义

1. 就业市场扩容:户籍限制取消后,外地驾驶员可平等参与本地出租车行业竞争。以上海为例,此前合规网约车司机中本地户籍仅占约2.4%(2016年数据),放宽限制后预计显著缓解司机短缺问题 。

2. 法治公平提升:修改后的法规体现了宪法平等原则,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就业歧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指出,此类调整“体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时代内涵” 。

3. 城市治理优化:通过技术手段替代户籍管控(如智能车载设备、动态监管平台),地方政府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向“行为管理”的转型。例如,银川市2024年实施意见中强调“以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替代户籍限制”,并推动巡游车与网约车一体化运营 。

四、争议与平衡

1. 超大城市特殊性: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尚未调整户籍政策,主要考虑人口规模调控和公共服务承载能力。法工委表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控制人口流动,但需避免过度限制就业 。

2. 过渡期安排:部分城市(如长春、大连)在修改条例时设置了政策缓冲期,确保企业和驾驶员逐步适应新规则。例如,长春市2023年修订草案删除户籍限制后,同步完善了驾驶员培训和考核机制 。

此次14地法规修改是户籍制度改革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实践,标志着出租车行业从“户籍保护”向“能力竞争”的转型。未来,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类似就业歧视条款有望进一步减少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