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汽车爱好者的我,为何最惋惜的品牌,是“小鹏汽车”?

细细回想,我投身汽车行业已逾十载。

这段时间里,见证了比亚迪从困境中强势崛起,目睹了理想汽车成功突破发展瓶颈,也看到问界品牌迅速崭露头角、声名远扬。

然而若论最令我感到遗憾的汽车品牌,那必定是“小鹏汽车”。

就像两个月前我购车时,曾在小鹏汽车上纠结许久,尽管内心十分青睐,但最终还是忍痛放弃。

为何明明满心喜爱,却没能选择它,还对其现状深感惋惜?这一切,要从小鹏汽车的创立说起。

身为一个汽车爱好者的我,为何最惋惜的品牌,是“小鹏汽车”?-有驾

01小鹏汽车的诞生

小鹏汽车的命名问题,始终争议不断。

但唯有沉下心来,才能读懂其名字背后蕴含的远大抱负。

因为在2014年小鹏汽车创立之初,合资品牌在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产车只能在竞争中艰难求生。

彼时,合资车企凭借技术与资源优势,即便产品存在减配现象,依然能轻松获利。

反观国产车,别说是冲击高端市场,就算是普通家用车型能有销量,都已实属不易。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众多车企察觉到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期望借此实现“弯道超车”。

取名“小鹏”,正是寄望有朝一日能够乘风而上,一飞冲天。

身为一个汽车爱好者的我,为何最惋惜的品牌,是“小鹏汽车”?-有驾

怀揣着这样的目标,小鹏汽车在当时堪称少有的“实干派”。

其团队成员均来自广汽、福特、宝马、特斯拉、德尔福、法雷奥等知名整车制造及大型零部件企业。

当其他车企忙着争取政策补贴时,小鹏汽车却专注于技术研发。

从创立伊始,便将“三电系统”与“智能驾驶”作为核心发展方向。

随着小鹏G3、小鹏P7等车型相继推出,市场反响热烈,发展势头迅猛。

但还未来得及实现腾飞,便开始走向下坡路。

在今年1 - 9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上,小鹏仅位列第15名,总销量为8.96万辆。

这个成绩虽不算太差,但对于小鹏汽车而言,显然称不上成功。

身为一个汽车爱好者的我,为何最惋惜的品牌,是“小鹏汽车”?-有驾

02是小鹏的实力不足吗?

实际上,小鹏汽车在低谷中徘徊了两三年之久。

由于长期未见明显起色,不少人认为是小鹏汽车实力不济。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以当下热门的汽车技术为例,许多技术小鹏汽车早已开展研究与应用。

比如,率先搭载激光雷达智能驾驶系统,首发全域800V高压平台,还是首个将后轮转向技术应用于MPV车型的品牌。

小鹏不仅在技术应用上抢占先机,而且成果显著。

其技术不仅获得用户认可,就连大众汽车也对其产生兴趣,计划采用小鹏G9平台来研发自家高端车型。

身为一个汽车爱好者的我,为何最惋惜的品牌,是“小鹏汽车”?-有驾

即便在常被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的增程式动力领域,小鹏也实现了创新突破。

增程式动力虽受市场欢迎,但技术相对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

以售价较高的问界M9为例,仍在使用400V平台,纯电续航仅200公里,充电时间长达半小时。

这样的使用体验虽能满足基本需求,但仍有提升空间。

而小鹏推出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表现亮眼,不仅在增程式车型上首次应用全域800V技术,还将纯电续航提升至430公里,搭配5C快充技术,充电时间缩短至12分钟。

此外,小鹏的端到端智能驾驶技术,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可以说,在技术层面,能与小鹏相抗衡的车企寥寥无几。

身为一个汽车爱好者的我,为何最惋惜的品牌,是“小鹏汽车”?-有驾

03但为何小鹏销量不佳呢?

表面上看,小鹏汽车技术实力强劲,可为何销量却不尽人意?

我与同行深入交流,也和多位车主探讨,总结出三个关键原因。

其一,智能驾驶领域的市场份额被华为抢占。

并非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不够出色,而是在市场推广方面有所欠缺。

不仅是华为,其他车企都在大力宣传自家智能驾驶技术,企业负责人甚至亲自直播推介。

就连刚涉足智能驾驶领域的长城汽车,都宣称自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尽管这种宣传存在夸大成分,但却成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认知。

就像我的邻居,在选择智能驾驶汽车时,只认准华为品牌,旁人很难改变其想法。

而小鹏出色的智能驾驶技术,仅在忠实用户群体中口口相传,未能广泛传播。

身为一个汽车爱好者的我,为何最惋惜的品牌,是“小鹏汽车”?-有驾

其二,纯电动汽车市场本身规模有限。

除特斯拉外,能实现销量增长的纯电动车型,大多是售价10万元以下的家用代步车。

在20万元价位区间,表现突出的车型屈指可数,仅有极氪7X、小米SU7等少数几款。

市场份额本就有限,竞争却异常激烈,想要在这片红海中突围难度极大。

为此,小鹏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一方面推出性价比高的Mona 03车型,进军低端市场;另一方面加大增程式车型研发,继续深耕高端领域。

得益于这些调整,小鹏汽车的销量开始回升。

例如,今年10月销量突破2万辆,据何小鹏预测,11月销量有望达到3万辆。

身为一个汽车爱好者的我,为何最惋惜的品牌,是“小鹏汽车”?-有驾

总体而言,小鹏选择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方向正确,但发展路径过于狭窄,导致品牌逐渐小众化。

幸运的是,通过调整策略,拓展产品布局,小鹏汽车的市场基础得以扩大。

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只要加强市场营销,必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图文打卡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