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一刷淘宝,看到一辆二手的Model 3,报价看着像是一年前的水准,完全没涨,心里还暗自惊讶:啊,电动车价格怎么这么固执?突然意识到,新能源这块,尤其是特斯拉的二手市场,似乎一直有个价不落魔咒。
我记得去年春天,和朋友喝茶,他说:我觉得电动车除了贵没缺点啊。我当时还反驳,电池寿命、充电速度这些都能忍受,但真要说价格,那真得看圈子。你问我,特斯拉的二手车是不是这么厉害?我猜,大概有个估算:年销量几百万,二手市场覆盖的比例大概只有10%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市场的价格倒是比较坚挺。这是不是跟供应链有关?你知道,特斯拉的零配件供应链其实挺稳的,生产工艺逐步规范,八九年前的小工厂着火、缺配件的乌龙少了许多。
前几天修理厂的人跟我抱怨:特斯拉换个大件,能比国产的便宜点,但修车时间长得要死,零配件到货慢。我觉得,修理快不快,很大程度上跟零配件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有关。想象一下,你买pizza,要是烤炉坏了,厂商提前就得有备用炉子,不然等到你等到心凉——最终,修车的时间变长,也让二手市场更稳。
说回来,特斯拉能在二手市场坚持价格,某种程度上也像是活着的金字塔。当初很多人买了车,几年后不太愿意卖,压根没折价太多。我的一个旧同事说:我一年前刚卖掉车,价格还比你想象中的高。这让我开始思考,究竟是车子保养得好,还是二手市场的供需关系变了?(这不免让我猜测:是不是特斯拉二手车真比国产的更稳定?但我又没大数据支持。)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去年夏天我拍的一张照片里,车内那台显示屏脏兮兮的,感觉用料那块其实还是挺刁钻的,比国产车简直厚道太多。你是不是没细想过,很多国产车其实模式就像手机换新壳那么简单,硬件总想赶超,但软件成熟度,只能靠几年打磨。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因为,二手市场的价格稳定,除了用户信心外,还真跟供应链成熟关联不大,更像是一种市场心理预期。那问题来了:从研发角度看,特斯拉所谓软件永远是第一的策略,能否真正让二手车价稳定?我猜或许是软件更新让老车焕发新活力的原因之一(这段猜测不太靠谱,没多大依据)。
有一次,聊天時她问我:你觉得国产车会不会像特斯拉一样火?我笑笑:或许吧,要看你买车到底看重啥。其实很多时候,人买车不就是记忆和情感的积分,不是只看技术参数。那些买了国产车的朋友,每次出门都喜欢说:哎呀,这车用料也不差,价格合理。反正我觉得,价格和心里预期的划算才是硬道理。
这里还得说,新能源车在零部件上的拼拼拼其实挺像拼拼拼组装件的。某个零件稍微好点,成本就往上蹭,最后整车价格就硬挺着。国产车和特斯拉,这块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国产车经常用零配件便宜来打价格战,而特斯拉则更像走高端路线的坐标。你有没有觉得,在美国,二手特斯拉车的价格还能稳稳的?大概除了品牌价值,还有个特殊的市场机制。
这车的续航能跑多久?充电速度咋样?我知道,问这问题其实无非还是赶时间、用得顺不顺。我试了试算:假设充电桩效率优化,一次充满电能跑340公里(样本少,体感估算),可能只需要半小时(估计值)。这速度跟插个充电宝差不多,真想不到充电站会像加个油那么方便。
说到这里,有个细节我注意到——去年夏天,我的朋友,她的特斯拉前两年还用的充电桩很快(估算,实际可能慢点),后来用了新款的快充终端,感觉确实快不少(这点我没多深究,以为只是设备升级)。你会不会觉得,供应链、技术革新变快其实也让二手车价格支撑点变多了?但我猜也可能只是市场心理变化。
其实很多人没想过,二手车价格的坚挺还跟买家心态有关。就像以前有人说:买苹果手机,苹果系统更新带来的价值感,远超硬件本身。特斯拉也是如此,软件更新让老车永不落伍。这个机制怎么在二手市场体现?我觉得跟车内设置和软件迭代有关,是个心理主战场。
你们觉得?电动车未来的二手市场,会不会变得更稳定,还是有可能像传统车一样风起云涌?我其实挺期待,也挺怕——如果变得很稳定,那消费者是不是更有信心?但也意味着,价格可能变得死水一潭,没有那么多溢价空间。
这段我只说到这,看似扯远了,但你有没有发现:在行业里,数字和机制其实都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细节里。而我刚刚翻相册,看到去年买的那张充电桩旁的自拍,突然意识到,其实一辆车的价值不仅在硬件,而在保障——一份稳定的供应链、持续的后续服务,这才是真正能让二手更坚挺的底气。
你觉得,未来几年,大家买车会更在意什么?价格还是未来保障?或者,技术的快闪比拼是不是终会把我们都变成买点新鲜玩意的用户?这也太难猜了。但可能,下一次我再打开车库门时,会看到一辆被软件重新定义后的二手车,也许就会有更多的故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