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昨天我在展厅试了一下新款深蓝S09,那个共生美学的前脸一看就很走心,封闭式大嘴和星环大灯一搭配,给我第一感觉像是未来科幻电影里的车。其实我不太喜欢套路说什么设计革新,但这次真心觉得,比之前的老款有点看得见的变化。
不过我有点好奇:维持这个价格区间,供应链压力是不是又变大?你看,53.49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估算平时充电一次,大概能跑到310公里。样本少,不太确定。快充5C,十分钟80%充满,感觉很日常,但你用起来,真会补能快到令人惊喜吗?我倒觉得,这种一线技术,其实就像你在公交站看人排队,谁都知道快充快,但实际体验还要看桩和电池匹配。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车内那些沉浸式的娱乐配置,尤其是儿童的AI精灵,我还在琢磨,咋想出来这么萌。是不是年轻家庭的新宠?其实我猜,深蓝用AI陪伴的点,跟快充的技术水准一样,都是品牌补贴你们的软硬结合。你没发现吗?这些所谓用心的配置,很多其实是预算按了暂停键后,厂家拼出来的小亮点。
刚才我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数据图:深蓝S09的制造成本,估算在10万左右,配上这些配置,售价还涨到23.99万,利润空间其实不算大。是不是觉得新能源车的毛利空间就像手机,套路成惯?当然不能光看数字,也要想想,这一波新品会带来什么变化。供应链从去年涨价到能撑到什么时候?我怀疑,好几家厂商都藏着还抗的心思。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车厂都像餐厅,菜单上有700道菜,却没几个是真做给你吃好?配置堆得多,价格却靠权益控着,结果最后仍是贵的。价格再降五万,整个市场可能会更活跃点。你问我:买不买?哎,我自己都还在犹豫,要真试驾的话,看那空气悬架,感觉舒服是舒服,但会不会像塑料一样脆,难撑几年?这车的用料和后续维护才是我关心的。
我还好奇:这次新车的尺寸,和理想L9一样大,坐在后排,那个宽敞感是不是也一样?乘坐体验,我猜差不多,反正车子长宽高都挺大,但用料和做工才是关键。你说如果材料更硬朗点,体验会不会更多点真?我觉得,有时候这事就像买家具,尺寸是个硬指标,但用料和细节工艺才是真本事。
说到这里,有个点我还没想透——那就是这些配置,实际用下来,究竟值不值?比如那AI绘画、儿童精灵,这些都是厂商补贴的宠爱福利,还是未来的趋势?我倒觉得,可能是厂商在做品牌养成,像养宠物一样,把宝宝放在心尖上,当然代价是价格的虚高。但你觉得,真正能用的,值得花这个价钱的,还是那点社交+便利?
搞到我也在反思:这些新能源车,慢慢变成了智能家居+出行的集成体。实际驾驶时,操控是不是还人间烟火?还是说,都变成按键的互联网车?有时候我躺在车里,想象着未来:会不会有台车,真正像老司机那样,在沙漠里找到路?还是说,最终还是靠那些数据匹配赢了激情驾驶?
好奇心驱使,我挺想知道:你觉得像深蓝S09这样的车型,能在未来几年内保持什么样的性价比?还是说,早晚都被技术换壳或者价格大战打败?小区里那辆花了十万买的二手车,你还会不会去拆下来,看看车里面那些用料论?
这个行业,真的是在不断变,变到让人感叹科技进步其实就是让我们花得更多,你说,对不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