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销量数据背后的残酷真相
2025年4月,凯迪拉克CT4单月销量仅3辆,1-4月累计6辆,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二线豪华车型的底线,更暴露了其市场存在感的彻底崩塌。作为一款定位20万级豪华B级车,CT4的终端售价已跌至16.97万-20.97万,甚至与主流合资燃油车(如迈腾、雅阁)价格重叠,但消费者依然用脚投票。与其说它是“价格屠夫”,不如说是“市场弃子”——降价换不来销量,反而沦为品牌战略失误的“活体标本”。
二、产品定位:自相矛盾的“豪华陷阱”
1. 空间与需求的致命冲突
CT4轴距仅2775mm,后排腿部空间不足750mm,甚至不及紧凑型车思域(900mm)。以中国家庭用户为核心的中型车市场,空间是刚需,而CT4却为追求操控牺牲实用性,直接将主流用户拒之门外。
2. 动力与智能的代际落差
虽搭载2.0T+8AT后驱动力,但车机系统卡顿、L2级辅助驾驶缺失,与同价位国产新能源车型(如比亚迪海豹、深蓝SL03)形成代差。消费者花20万买燃油车,却要为智能化短板买单,逻辑上已站不住脚。
三、品牌困境:从“总统座驾”到“价格韭菜”
1. 降价反噬品牌价值
凯迪拉克长期依赖“以价换市”,CT4终端优惠超4万,直接导致“豪华光环”消散。消费者眼中,它已从“总统座驾”沦为“高配合资车”,甚至被戏称为“浴皇大帝”(谐音“不要买”)。
2. 内部竞争的致命内耗
同品牌车型CT5凭借相近价格(裸车20万级)、更大空间(轴距2947mm)和更高配置,单月销量达CT4的33倍(6548辆)。消费者用钱包投票:与其买“伪豪华”,不如选“真性价比”。
四、市场趋势:燃油车末路与新能源围剿
1. BBA价格下探的降维打击
奥迪A4L直降12.83万、宝马3系降11万,一线豪华品牌已挤压二线生存空间。CT4在价格战中毫无优势,反而成为“炮灰”。
2. 新能源渗透率的碾压式增长
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超50%,而凯迪拉克电动车型(如锐歌)年销不足千辆。CT4所在的燃油车赛道,正被国产新势力(理想、问界)和智能化车型快速吞噬。
五、终结CT4:停产还是转型?
1. 降价已无意义
终端价格已跌破成本线,继续降价只会加速经销商退网,品牌价值归零。
2. 停产才是止损
与其浪费资源维持“僵尸车型”,不如集中精力投入电动化转型。参考雷克萨斯纯电车型RZ的策略:果断砍掉燃油线,All in新技术。
3. 转型方向建议
若保留CT系列,需彻底重构产品逻辑:
电动化: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纯电轿车,续航超700km;
智能化:搭载Super Cruise超级巡航系统,补齐科技短板;
差异化:强化美式豪华设计,避开BBA主战场。
凯迪拉克CT4的困境,是传统燃油豪华车转型失败的缩影。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任何靠“价格战”苟延残喘的产品终将被淘汰。与其让CT4成为财报中的“遮羞布”,不如放手一搏,用一场彻底的革新重新定义“豪华”——否则,这个销量数字终将从“6辆”走向“0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