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奇瑞汽车,说到尹同跃,咱们其实一点也不陌生。隔三差五能在新闻里看到他,不是直播带货,就是在跟小年轻玩B站讲讲自家车。可这回,在港股冲上市“临门一脚”的关头,咱们不得不问一句:奇瑞的市值到底能长多高?尹同跃的“六旬圆梦”,真能成汽车圈的大事吗?
要说汽车行业,这两年其实挺多“戏”。新能源、智能化,各家都在拼命往前冲,谁也不愿做老古董。那奇瑞凭什么能在这么卷的市场里脱颖而出?老尹一句话:“奇瑞不再客气了。”摆明了要拼命冲锋。这种底气,究竟是哪来的?
一眼望去,数据确实挺漂亮,营收净利润连年上涨,今年上半年销量126万台,在中国车企里也够得上数一数二。2019年那会儿,还经历了混改,把五道口和立讯这些“战投巨头”拉进来,给资本市场交了底。但这些数据能不能撑起大家对奇瑞“新一哥”的期待?上一轮混改后都说这是奇瑞的翻身仗,可是结果咋样,还不是闷头自己干,不太跟圈外人联络。
奇瑞过去有点“闷头造车”,技术强,品牌弱,用户看着就尴尬。一辆车好是好,就是开出去不够气派。这两年突然玩起互联网那套,老尹下场直播卖车,B站讲故事,似乎突然有点变了味。你说,尹同跃这么折腾,是为了上市还是为了高市值?其实两者兼得才是王道。
别忘了,奇瑞出过不少车,什么瑞虎、艾瑞泽、QQ这些,早让一代人有了“国产车第一步”的记忆。可回头看,提到“高端”还是没啥代表,跟吉利、长城比还差点感觉。现在好了,跟华为联合搞“智界”,弄混动的鲲鹏全域架构,还“绝对第一战略优先级”,投百亿请5000人研发,这架势确实不再客气了。那问题来了,新能源汽车混战这么激烈,奇瑞能不能赢?
新能源车,不是你销量涨点儿就能赢的活儿。人家比的是技术、供应链、品牌认可,还有全球布局能力。你看看别的“老大哥”,比亚迪已经全球攻城略地,特斯拉连国内都敢降价冲击。奇瑞新能源汽车上半年35.93万辆,增速漂亮,但占比才三成。燃油车依然是现金牛,这就有点尴尬。技术上再努力,也还得补品牌短板,否则等你真要全面新能源了,老用户新用户都被抢跑了,靠什么撑市值?
说到市值,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增长、成长性。一家公司上市后,市值能不能上去,拼的是大家对它未来的“梦想”愿意付多少钱。你涨得快,大家买账,你原地打转,那就只能被资本市场“边缘化”。奇瑞这几年拼增长拼得确实猛,但上市初期能不能撑住大市值,还真不好说。你看蔚来、小鹏就是前车之鉴,上市的时候都风风火火,没几年就跌到大家都说服气。
奇瑞这回上市,有几个关键点。第一,资金用在哪儿。你要说募资大头都砸在技术、研发、全球战略,就是牌桌上的硬实力。能不能把现有优势扩大到全球,搞定东南亚、欧洲、南美这些市场,是市值能不能奔着大几千亿去的底气。第二,造车新势力不能只靠混改那一把。混改能带来一波资本,但最终回头看,还是要自个儿造血赚大钱。
第三,大家都关心的“科技、品牌、全球化”,奇瑞也喊了好多年。你要真进全球前十,年销两百万,六千亿营收,这市值自然就水涨船高。可不是光喊口号就能办到,智能化、电动化这些话题,不是分分钟就能解决。如果还被燃油车撑着,说明转型还得继续努力。
咱再说说领导人,尹同跃,63岁了,十几年前就开始推奇瑞上市,一路从黑发到白发。有人说他“六旬老汉”的自黑是营销,也是情怀。其实老王觉得,真正的企业家是认准一件事,哪怕遭遇几十年苦等,也要把梦想实现。这种精神在中国市场挺稀缺的。但企业最终拼的是“能不能把个人梦想变成资本市场的大蛋糕”,说到底还得看能否让市场信服。
那问题就来了,奇瑞上市之后,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冲一波就原地踏步?还是说能像比亚迪那样,一路高歌猛进,让资本市场先惊后喜?咱们得拎清,这市场从来不缺新故事,今天你奇瑞上市,明天就有新造车势力又冒头。消费者看的是“你卖的车是不是性价比、是不是科技范”,资本看的是“你是不是能全球收割市场”。
未来奇瑞市值能不能攀高,首先要看几个维度:
第一,技术创新。华为联手或许是奇瑞最大机会。可是,无数车企都在说“智能化”,奇瑞要实打实给用户带来新的驾驶体验、智能座舱,才算有真实竞争力。鲲鹏混动平台、大团队投入,把混动做出新花样,这事不只是一场赌注,更是责任。
第二,全球布局。别光依赖国内市场。出口连年第一没错,可全球化跟做贸易是两回事。要在欧美卖得动,还得攻克海外法规、售后、品牌认知,这也是花钱的大项目。奇瑞敢喊全球前十,真不是随口说说,需要极大的结构调整。
第三,股权激励。上市可以激活内部动力。管理层、核心技术岗能不能拧成一股绳,持续创新、干出成绩,这些比表面的营销还重要。
最后,不得不说,企业要有情怀,但不能只靠情怀。尹同跃盯着上市这口气整了20年,固然是好故事,可资本市场讲究“业绩兑现”、“增长预期”,市值能冲到多高,终极要看“公司有没有持续创新能力、全球化能力、影响力”。
奇瑞下一步,别光看今天的销量数据,更要看三五年后能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全球品牌,说到智能电动车时能得到用户、资本的双信任。港股上市也许只是新征程的起点,只是里程碑,不是终点。
所以,奇瑞能冲多高,得问自己:你是不是中国汽车的新可能?是不是全球造车界的新对手?是不是消费者愿意买单的新选择?等这些问题有了答案,市值才能撑到大家想象里的高度。尹同跃的“圆梦”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场所有奇瑞人的集体答卷,也是中国车企与国际市场的新对决。
这个时代给企业家机会,也时时考验他们的行动力和远见。冲上市只是一个圈里跳出去的姿势,能否翻越更高的山,靠的是哪怕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都能持续证明自己“有点不一样”。奇瑞要想圆梦,除了技术营销,还是要靠真实的自我成长。当年奇瑞靠“逆袭”走出国门,今天能否靠创新和实力收获全球市场,才是真正值得所有人关心和期待的地方。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