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比亚迪,竟被自己人偷家?
谁能想到,2024年7月29日,那个在新能源赛道上把特斯拉都逼得手忙脚乱的“卷王”比亚迪,后院起火了。不是技术被卡脖子,也不是市场遇冷,而是自家员工用最原始的方式,给公司来了个“精准背刺”。
事情简单得让人哭笑不得。一个比亚迪内部员工,靠着公司给的门禁权限,每天像上班打卡一样,溜达进各个车间和仓库。他眼里看的不是生产线多先进,电池多牛,而是角落里那些“不起眼”的贵金属——铝材、铜排。然后,这位老哥就开启了蚂蚁搬家模式,今天顺点,明天拿点,神不知鬼不觉。一年多下来,愣是从自家厂区里“搬”走了价值几百万的物料。这操作,连办案的警察叔叔都直呼内行:“这哪是偷,这分明是在自家开矿啊!”
消息一出,网友们都坐不住了。“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怪不得比亚迪成本控制这么狠,原来原材料都被员工‘内部消化’了”。调侃归调侃,但这事儿细想真挺魔幻。一个年销几百万辆车的巨无霸,能把电池、电机、电控这些高科技玩得明明白白,结果却在最基础的内部管理上,被钻了个大窟窿。这反差,就像一位武林高手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结果脚底下踩了块香蕉皮。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个例嘛,哪个大公司没几个蛀虫?但恕我直言,这事儿恰恰暴露了一些狂奔中的巨头,最容易忽视的“阿喀琉斯之踵”。当所有人,包括公司自己,都把目光聚焦在怎么卷技术、卷价格、卷市场份额时,内部管理的毛细血管可能已经出现了栓塞。权限管理是不是形同虚设?物料清核是不是流于形式?员工的行为约束是不是有了盲区?这起案子,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醒了很多只顾埋头冲刺的企业: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种“内部开矿”能持续一年多才被发现。这说明啥?说明内部的监管流程可能存在不小的滞后性。要不是这次东窗事发,这条“隐形生产线”还不知道要开工到什么时候。这对于任何一家强调精细化运营、成本控制的制造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刺耳的警报。
所以,别光盯着比亚迪又发布了什么黑科技,又降价了多少。这起“家贼”事件,给所有高速发展的企业狠狠提了个醒:当你拼命向外攻城略地的时候,最好先回头看看,自家的围墙够不够高,守不守得住。否则,前面赚得盆满钵满,后面漏得七七八八,那才叫真正的算盘打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