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天拿证,四科全过,朋友圈刷屏,亲戚聚会成了“别人家的神话”——故事开头这么热闹,谁能想到今天我钱包里那张驾照,已经快变成护身符了?
别急着感叹“羡慕”,等你瞄一眼我的日常,八成比我还会笑出声。
我姐那年非要考驾照,拉着我作伴,说学车太闷,一起才热闹。
然后剧情就开始串台——我成了陪考的,结果她还在倒库里和方向盘死磕,我已经像抢跑一样冲到了终点线。
说白了,45天,科一到科四,一把过,教练都疑惑我是不是开了“外挂”。
当时朋友圈的评论区炸了锅,“你是不是有亲戚在交警队?”
“学霸体质原来还能转移到驾校!”
那阵风光,真有点像世界杯冠军刚下飞机。
可场面一冷,现实又来了。
上班、熬夜、蹭地铁,驾照成了我钱包里最沉默的证件。
别说老司机,连新手村都懒得进。
偶尔家人起哄让我开一次车,我刚坐进驾驶室,手心立马出汗,脑袋里空白得像刚考完高数。
油门刹车离合三兄弟,一个都不敢惹。
前方一红灯,心跳能飙到120,直接高举白旗,换副驾坐得舒舒服服。
老公在旁边乐得前仰后合,顺手还拍了视频发家族群,大家笑成一锅粥。
这场面,比春晚小品还带劲。
倒是我姐,原地逆袭。
学完就上路,买菜接娃、雨夜高速,啥路都能飙。
她的稳劲儿让我一度怀疑,自己那张驾照是不是“淘宝特供”。
偶尔兜风,她还爱摆一副老司机姿态,调侃我“理论帝、实战零分”,气得我只能翻白眼。
现实就这样打脸,风水轮流转,不服也得服。
说到底,这年头“荷包驾照”谁没有?
2018年全国新增驾驶证超3000万,真正上路的能有一半就不错。
学车那会儿谁不是晨跑夜练,想着拿到本就能横行天下?
结果证拿到手,地铁公交香得不得了,开车反成了心理负担。
你搜“驾照吃灰”关键字,相关话题分分钟几十万热度。
学车像考研,拿证像毕业,现实却比段子还荒唐。
有朋友十年没摸过方向盘,某次亲戚结婚,硬着头皮上了高速,差点成了社会新闻主角。
你以为夸张,其实一查数据:超三成新手学完没上路,技能全靠回忆杀,遇到突发状况直接“社死”。
数据不会骗人,关键字“驾驶证考试流程”、“学车考驾证”在各大平台热度居高不下,但“荷包驾照”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明星圈也有同款。
某花旦节目里分享学车经验,网友一扒,十年没开过车。
弹幕笑疯,“这不是我们自己吗?”
豪车代步、司机随叫随到,驾照成了“锦上添花证”。
生活节奏快,能苟且绝不折腾。
对比以前,老一辈拿到驾照恨不得立刻上路,现在更多是“先考了再说”,用不上也无所谓。
城市道路复杂,限行、摄像头、堵车、突发状况,能苟着绝不浪。
说点专业的,驾照考试本身就两套逻辑。
理论死磕题库,实操靠记动作。
刷题王一到实战,一地鸡毛。
教练骂完了,过关了,真上路,手抖得像刚喝完三杯咖啡。
学车速成,技能退化,这一波操作比“健身卡吃灰”还普遍。
你看身边,多少人拿证后三年没开过车?
“成人礼”变成“安慰奖”,心理安慰多过实际用处。
你要说后悔吗?
真没有。
拿到驾照那天,觉得自己上天入地都能行。
后来发现自己只会坐副驾,也挺逗。
人生嘛,有时候就像方向盘,打滑、掉头、转弯,谁都得来一遍。
副驾吹空调刷手机,被老司机嘲笑两句,生活照样过得溜。
评论区经常能刷到“荷包驾照互助会”,有人晒十年没开车的驾照照,有人讲第一次上路的社死瞬间。
你是不是也这样?
证放钱包里吃灰,偶尔拿出来看看,觉得自己还算“有备无患”?
有空也说说你的奇葩学车经历,别让我一个人丢人现眼。
生活节奏快,城市变化快,连“驾照”这点小事都能成段子。
你说以后还有没有开车的机会?
谁知道呢,也许明天我就能上路,变身老司机。
也许驾照还会继续在钱包里吃灰,等有一天突然用上,那场面说不定比春晚还热闹。
你也有同款经历?
欢迎来评论区唠嗑,咱们“荷包驾照”党,谁怕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