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真得认怂。昨天我还嘴硬呢,今儿这脸就啪啪响。问界M7新款一上线,43分钟,卖了10万辆。兄弟们,这得多少手指头都不够用了。之前我还在那说啥“一个月卖20万不是不可能”,结果人家43分钟拉满5个月的KPI,这速度我都不敢用来做红包秒抢形容,真怕被说吹牛。
你说为啥?为啥会这么厉害?为啥我们一帮人天天在那里盘算着车市红利谁分一点、谁瓜分一捧米,结果人家直接把整个大米仓抢走了?这事得琢磨琢磨。首先,钱到底都去哪了?咱们总觉得经济下行,大家都省着花、勒着裤腰带,结果一出个新款问界M7,服务器都被买车的人挤爆了。在我印象里,买车不就跟买大彩电、买全屋家电似的,叫你先看看、比比价、踌躇几回才下手,哪有说开卖四十分钟就几万人一块冲的?
难道盼头真就这么大吗?我琢磨着,咱们低估全国人民对于“高级点、智能点、新潮点”的侄子属性了。有事没事整场发布会、抠到一点点新配置,就那么着魔。你说是不是智能化成刚需了?手机搞鸿蒙,车辆现在也来这一套,弄得像全民升级补丁似的,谁不用谁落伍——我这才几天没换新车,都感觉出门都不“人模车样”了。
但你要细细想,其实这背后是个大现象。咱们不是都疑心中国消费力下滑嘛?可一出新款、牌面足的“国货智能车”,再焦虑的钱包也咬咬牙点提交,真到了那一瞬,冲动消费还是能“掏空钱包”。这是不是说明,咱们对消费降级理解的还不够深入?其实大家憋着劲,消费要么都缩在家里不动、要么一旦遇到爆点消费立马下狠手。买个手机、买个好车,现在成了很多人唯一能拿出来吹的领域。不追点新科技,还怎么在朋友圈里撑门面?
我还记得前些天ModelY上6座版,有一帮大聪明在那拆账,说啥问界M7市场份额危了。我看着都觉得搞笑,一方面特斯拉真牛,另一方面咱自己家门口的品牌也不怂。现在结果出来了,两家谁抢谁的份额啊?压根是各自盘山头、各自拉大旗。要是买特斯拉的,早就下手了,眼珠子根本不会瞄问界M7一眼,反过来也一样。
其实场子早被划好,“喜欢国外风味清淡的去特斯拉,喜欢国产、智能、加料多的留给问界M7”。等有钱有需求这批人都买差不多了,剩下的才轮到那些什么理想、蔚来去抢边角料。这里真能看出来,中国车市和消费行为已经是一超多强了。你看过去我们说买车图个面子、图个省心,后来变成了比配置、比性能,现在可倒好,变成“你手机用华为吗?你家车用不起鸿蒙,还能聊天儿吗?”
这事让我想起咱们小时候新学期发文具盒,一大波同学都带某个品牌的,剩下大家发自内心地觉得这厢才是“原教旨派”。现在买车、选配置,也有这种含义。说白了,咱们消费观念变了,也不知啥时候彻底嬗变成技术派和体验派较量了。
你再琢磨下,卖不到几十分钟10万辆,这群冲的人真是有闲钱?也许真有人忍了一年没买车,就等这波降价配新款;也许有人贷款买,也许有人合着家一块凑,就等买个头牌在外边撑场面。咱最后还是得回归本质——人都爱更好一点的东西,特别是能社交炫耀的东西,买得起都想先人一步。
我上一秒骂完“爆卖”,下一秒手都快举起来跟着抢车了。只能说,认知要更新,人的情绪有时比理智还快。尤其在大力度打折或配置升级时,这互联网世界,购物车比你脑瓜子还快。服务器崩了,这看似个事故,实际上是用最通俗方式告诉全世界:人间热情还在,信心比啥都值钱。你不是说今年人人都想着攒钱吗?可关键时刻,一帮人为一辆车、一个LOGO,也是排着队等。
真正落地的道理也简简单单,就是“全世界都低估了某些群体的消费内驱力”。不炒房,不囤金,不跳广场舞,咱们现在最能互相认同的集体消费标签,就是一起买买高端国货、拥抱智能趋势。这科技升级、体验革新,就是咱们“谁也不认怂”的新赛道。
这么炸裂的数据,给决策者一个大启发,啥叫调整预期?千万别用自己那点小算盘猜全中国人的钱包。大城里一拨人头疼房贷、小城里一批人凑着人情、乡下也有用新车招待亲戚的底气。一线和三线的消费热情未必同步,但国货赢得一致认同,你就别小看了这些看起来不讲理的消费潮。
接下来就看赛力斯这边,能不能把货都安排妥。订单是夸张,发车那是真正大考验。现在每逢新车型上市,多少回都得服务器先崩一次,凡是会砸钱做数据的企业,未必都能放心大胆地出货。过去讲究库存,讲性价比,现在光服务器崩就有人心潮澎湃地晒单截图。这年头,产品过硬靠科技、用户爆满靠信任。说得玄乎一点,这是国民信心的“断崖式”回暖——全世界都说你这不好那不行,但你一发布车,还是一大波人信而有信。
说到底,打脸没啥大不了,重要的是啥?重要的是你敢承认自己看走了眼。明天还会不会被再来一巴掌?有可能。但正是有这些超预期的现象,这个社会才有了进步的动力。有一天你以为大家都缺钱、都不舍得,但一遇到足够有吸引力的东西,再焦虑、再困顿,也会猛地冒出一群愿意提前实现梦想的“勇士”。
最后我还是想问一句:“你买了吗?”你也许没买,但总认识几个身边抢的人吧?这玩意儿,表面看上去是一次“购车热潮”,实际在告诉咱们,国货创造力和中国消费升级还能带来多少冲击波。敢不敢想明天手机、空调、自行车,都来一场鸿蒙AI大比拼,到那时才真叫万物互联、全民堵门。到头来,咱们都躲不开时代的推手。你想站着“等新车”,还是想趴着“看背影”,指不定下波热潮又把谁给打脸了。认错没啥丢脸,丢脸的就是不肯面对新时代。谁敢说下次不买单?这不好说。说到底,钱其实都在勇敢的决定里。
赛力斯该怎么交货就看造化,咱们围观、追新、吃瓜,也要学着重新认识咱们的消费世界。谁都别太自信,忘了咱们有时还能疯一把。就问下一次,是不是还敢说“大概率不会爆卖”,还是直接准备好接住啪啪作响的耳光?想明白了,才是真进步。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