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发动机盖,那一层厚厚的油泥和灰尘像顽固的“历史遗迹”,每一位车主看到都难免蠢蠢欲动,幻想着拿高压水枪一冲了之,还车子一个宛如新生的模样。可现实往往远比幻觉来得残酷。上周,邻居老王因为一时兴起,拎出水枪冲了发动机舱,结果第二天车彻底熄火,怎么也打不着,最后被拖去4S店报销了三千大洋。发动机舱究竟能不能洗?水枪冲洗会不会是“自杀式操作”?作为一个十年司机、亲身清理过十几回发动机舱的老炮,我必须亮明观点:发动机舱可以清洗,但绝对不能乱洗,更不能用高压水来“速成”。
身边的“悲剧”远不止一例。朋友小王也曾走过弯路,洗车时让师傅顺手冲了下发动机舱,当天仪表盘就报警频发,最终发现保险盒进水短路,白白交了学费。为什么水枪清洗能“要命”?根本原因在于发动机舱是车辆的神经中枢,里面的线束、插头、电脑板彼此连接,如同人体的经络,稍有纰漏就是故障隐患。这里有几个“绝对禁区”,每一个都可能毁车不倦。
首先是线束和插头。五彩斑斓的车用电线基本没有做专门的防水。水一旦渗进去,轻则某个传感器罢工,重则电路短路冒火星,有时候初时毫无异常,过段时间却突然瘫痪,让最有经验的修车师傅也摸不着头脑。然后是各种电脑板,像发动机ECU、变速箱TCU这些“智商担当”,虽然外壳硬气,可接口极其害怕进水。我的表弟就出现过启动抖动,拆开一瞧,原来是ECU接口锈蚀,追根溯源,果不其然,是“手工冲洗”闹的鬼。
再有就是进气口。那里是发动机的“呼吸通道”,水一旦流进空气滤清器,随着气流进入气缸,轻则熄火,重则“顶缸大修”,万元起步理智心碎。电瓶桩头、保险盒、刹车油壶这些边角区域,碰水同样是祸端:电瓶极柱一短路,轻则电器“罢工”,重则损毁;刹车油又极易吸水,进了水刹车失灵,想想都脊背发凉。
更绝不可在热车时冲洗。刚下高速,发动机温度高得能煎蛋,冷水一泼下去,缸体骤冷极易炸裂,三元催化甚至可能直接废掉,花钱买教训,何苦呢?
那么,怎样洗才能既干净又安全?这里有套“老司机不翻车三步法”,十年亲测,安全无恙。
第一步,断电防护。洗前务必先拔掉电瓶负极线,防止鬼使神差短路出险。紧接着,用保鲜膜包裹电瓶、保险盒、电脑板等“脆弱之处”,不怕麻烦就多包一点,细心远比后悔值钱。
第二步,合理用具,温柔上阵。专用发动机舱泡沫清洁剂均匀喷洒,等泡沫充分软化油泥后,用软毛刷轻刷。如果必须冲洗,切忌高压!建议用喷壶小水流慢慢冲,务求低冲击、不趁热作死。
第三步,完全晾干再组合。洗净后用干毛巾擦水,细缝之处用冷风吹干;确保彻底没水,再恢复线路接通,启动车子冷静观察几分钟,无异样才算收工。清洗频率也别太任性,半年到一年一次就好,跑工地的才需要相对勤快。实在没把握不如找专业清洗,蒸汽机气枪配手刷,百元不到,既安全又有效,比自己蛮干靠谱得多。
还有些细节不能漏:老车尤其是五年以上的,线路老化更脆弱,推荐用干布擦拭为上。副厂大灯改装多的、密封性差的,慎用水洗,莫让雾气进罩徒增烦恼。最后,清洗结束别急着盖引擎盖,让发动机舱彻底通风晾半小时,杜绝隐患。
归根结底,发动机舱多点灰尘其实无伤大雅,真要洗时,一定要走流程,心细如发,能省大钱,避大祸。不必为了“看着顺眼”而冒险。对待发动机舱的态度,说到底是一种分寸感:车子需要养护,但强行折腾只会捅娄子。谨记——擦亮眼睛、断电防水、小心清洗,才是真正省心省钱。下次再按捺不住清洗冲动前,先摸摸自己的钱包,回想这些经验,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明智又专业的车主。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