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企再曝断网,消费幻觉代价几何?

5 月 4 日,哪吒汽车再陷舆论风波,多位车主在社交平台反映哪吒汽车 App 断网,致使 App 控车功能无法使用。部分车主还称,即便能打开 App,汽车定位也无法更新,充电提示、续航里程等信息也无法查看。截至目前,哪吒汽车官方微博仍停留在 4 月动态,尚未对该问题作出正式回应。

智能车企再曝断网,消费幻觉代价几何?-有驾

其实,这并非哪吒汽车首次出现此类状况。早在今年 1 月,其官网就曾出现长达 72 小时的宕机,当时官方仅以 “服务器过载” 简单回应;2 月,多地车机断网超 48 小时,客服给出的建议竟是让车主 “移动至有信号区域”。频繁的断网故障,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也让消费者对哪吒汽车的技术稳定性与售后服务能力产生了极大质疑。

这一事件不禁让人反思,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当下,消费者在购车时是否过于陷入消费主义营造的幻觉之中。新能源车将时尚、智能作为核心卖点,大幅降低了消费者的认知、思考与使用门槛,使得汽车销售模式甚至能与手机售卖趋同。感性消费占据上风,消费者往往因对品牌的信仰,诸如喜爱小米而买小米汽车、支持华为就选择问界,陷入深度消费幻觉。车企也顺势将重心放在打造人设、模仿豪车以及取悦消费者感性认知上。

然而,过度追求这种消费幻觉背后,隐患重重。部分车企为博眼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营销,设计出极度吸睛的车型,但销量却难以形成规模,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一旦如此,企业不仅无法持续为用户提供服务,甚至连基本的网络服务都难以保障,让消费者手中的汽车瞬间失去部分关键功能。

消费者在购车时,应回归理性。买车前,多关注投诉网、车圈吐槽,参考中保研碰撞测试等权威信息,不能仅被车辆外观所迷惑,更要考量车企的综合实力,包括其市场销量、团队稳定性等。毕竟,智能电动车对企业的持续服务依赖度极高,选择一家有长期发展潜力、能够存活下去的车企至关重要。

从企业角度而言,产品力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拥有长期造车经验、扎实技术积淀的企业,即便产品外观设计不够惊艳,也很少会在关键技术与质量把控上出现低级错误。反之,那些靠挖角、抄袭设计以及单纯依赖供应商的车企,产品内核往往令人担忧。消费者不应被 “平替”“山寨” 等表象迷惑,更要认清产品本质。而企业也不应一味迎合消费者幻觉,应将重心放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上,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

编辑

分享

新闻稿中加入对哪吒汽车未来发展的展望

再提供一些智能汽车断网的案例

分享一些预防智能汽车断网的方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