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每次说到买车,大家都下意识地觉得要做足功课,怕被忽悠怕被“套路”,简直像是上战场。为什么呀?归根结底,是行业乱象太多了,商家一套套花样儿,一个不留神钱就进了坑里。今天早上看到新闻,工信部联合网信办、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能源局、消费者协会一齐出手,说白了就是要给汽车圈“来一场大扫除”。这架势,堪比当年打扫四合院!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多部门要一起整治汽车行业网络乱象?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问题,也是时候聊聊了。
首先,不妨问问大家,你觉得现在买车最头疼的事是什么?是买新车变成二手车、定金退不了、协议里套路多,还是网上满天飞的夸张广告、吹得天花乱坠的性能参数?再或者,是你上网查点资料,结果全是“黑公关”互撕,谁都在骂对家,动不动就是一点事被无限放大。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惯性地让我们怀疑整个行业没个好人。到头来,大家都活得像个防骗专家,搞得自己跟侦探似的。
可问题到底是谁造成的?为啥汽车行业的水这么深?其实道理很简单,利润高、信息不对称、门槛不透明,是商家钻空子的温床。你比如说那个“0公里二手车”,说白了就是新车被注册成二手车、为了规避“三包”,换个马甲就卖出去,出了问题你还找不到原厂负责。有的人稀里糊涂买了车,等发现是“二手头”时,想退都退不起,去找商家商家爱搭不理,一肚子苦水没人诉。这波监管出手,无疑就是在给这种见不得人的操作“断后路”——以后谁还敢玩花样,就是光明正大的“找麻烦”。
再看宣传这块,现在的营销是越来越“没底线”。有些厂家直接出奇招,啥数据都敢吹:“刹车两百公里时速说踩就停”这种话,听着可怕不?但凡读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这玩意儿是扯淡。这些营销,要的不是让你信服,而是让你“记住”,只要你心里一存疑,下单买车就踏实不了。你无论怎么查,网上到处都是“性能炸裂”“黑科技”的说法,结果实际车开了才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说到底,是谁纵容了这些夸张话术?行业里那些专靠“吹牛”活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幕后导演”。
还有就是黑公关,这其实是汽车圈最恶心人的一环。你随便去微博、知乎瞅一眼,有些所谓“专业账号”:不是在黑对家,就是在帮某品牌疯狂捧杀。背后其实是车企和第三方媒体互相勾结,养了一批“打手”,逮着机会就下场敲字带节奏。上一阵子不是说有一批号被禁言了嘛?这就是整治的结果。你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想想如果你准备买车、结果只看到一边倒的舆论,或者某品牌被无缘由黑出天际,那心态谁受得了?所以说,这次多部门严查、把网络环境一块整治进去,就是要让汽车圈干干净净,不再互相“泼污水”。
但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些乱象会整治起来?难道不是因为行业里出现了新的变化?看看智己LS6上市,直接就是“实力说话”,定价诚意十足,参数真实、技术扎实。比如充电15分钟续310公里,纯电续航450km,综合跑1500公里都不是问题,还有什么数字底盘、双旗舰芯片、5K大屏、城市NOA智能驾驶……这些东西就摆在明面上,没有藏着掖着砸广告搞虚标。27分钟一万台订单,这说明啥?说明消费者也变聪明了,不再迷信谁家“吹得响”,而是更看重“货真价实”。你说以前咋没人理这些技术细节,现在都在认真比对,力求花的钱值得。汽车圈如果能都像这样靠“真本事”说话,还要那些阴暗手法干啥?
再退一步想,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的世界,跟过去真是不一样了。以前靠一两个“专家背书”、几篇网红测评,大家就敢下单。现在谁还信?全是自己上手查,自己多维度比对。如果行业再不变,继续让套路横行、黑公关满天飞,那买车体验只会越来越差。到头来商家非但赚不到什么,还让大家变得“越来越不信任”;最惨的是,真正有能力做高技术的厂商,也被拖下水,明明产品好,市场还要给对家“恶意带节奏”,真是冤得慌。
所以这次工信部等部门联合行动,不妨说是一步“及时雨”——给消费者争了口气,也帮行业清了池塘。规定一落地,谁家还敢搞“0公里二手车”,谁还敢拿“虚假宣传”唬人?谁还敢养“黑公关”在网上泼脏水?再看今后的购车流程,定金退订不扯皮,协议签的明白清楚,宣传一是一、二是二,就连网上讨论区也不再被小团体把持。就这么一步步,汽车圈才会变得像买冰箱、买空调一样,“透明标准化”,让你花钱心里敞亮。
当然,也有人说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商家“没机会再玩惯用套路”?其实更深层次的道理是,行业必须做减法,舍弃那些“阴招儿”,才能真走上良性循环。你想想,如果都只能靠真技术拼、真服务比,谁还会拿钱砸网络、雇人骂对家?省出来的成本不就能更好地投入到技术升级、售后服务吗?从消费者角度讲,买车不再提心吊胆、选车不用处处防骗,车企能专心研究“新玩意儿”,市场也能真正有序。说到底,这是整个行业给自己打个“清零”,也是给大家生活加点信心。
但这里有个问题,整治归整治,能不能长久保持清明?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监管外,更要靠行业自律,靠消费者理性。以后就算新规落实,大家也不能“放下警惕”,还得比对参数、看售后保障、关注技术进步,不能只听宣传、光看舆论热度。真正让行业变好的,是每个人都用脚投票,不买虚假、不捧恶意,只买诚信。你如果觉得谁家还在玩套路,直接绕开,市场自然会“优胜劣汰”。汽车圈能不能真正迎来春天,不在于“一次行动”,而在于大家都能坚持点滴改变,把公平放在第一位。
最后,其实你回头一看,中国汽车行业这几年变化真是大的离谱——新能源技术卷到飞起,智能驾驶不断涌现,品牌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整个市场都在拼“新想法”,可如果舆论环境长期被黑公关支配、买卖双方互相不信任,所有技术突破也很难落地。这次监管部门联手,就是要给市场加个“正义护栏”,告诉大家:你只要认真做产品、用心做宣传,别玩虚头巴脑的东西,机会自己就来了。
今后再去买车,不必再像侦探一样步步陷阱,也不用在朋友圈热搜里“两边打嘴仗”,大家能更加安心地比对产品、享受真实服务。那些靠套路、黑公关、吹牛活下来的厂商,会被淘汰在浪潮之外。真正能留下来的,是愿意实打实搞技术、踏踏实实卖服务的人。你说这是不是好事?至少,以后不仅买车省心,连汽车圈的空气都能清新点。
车市的大扫除,也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没什么花头,就是一句话:行业归行业、技术归技术,钱花得值、买得清清楚楚。过去那些“套路满天飞”的日子,能早点过去就再好不过。咱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盼着这样的转变早点到来——说实话,谁不想花个明白钱,开个踏实车啊?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