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高空急坠:鸡毛蒜皮的股权纠纷,谁来为乘客买单?

笔者前几天刚坐完飞机,坐在机舱里时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我们把命交给这台钢铁巨鸟时,究竟是在赌什么?是赌飞行员技术过硬,还是赌机械零件不会突然罢工?没想到,这个问题春秋日本的乘客们,给出了最惊心动魄的答案。

6月30日的这趟IJ004航班,让191个人在万米高空体验了一把真正的"自由落体"。十分钟,从一万一千米掉到三千米,氧气面罩满天飞,耳膜疼得像被针扎。笔者光是想象那种失重感,就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一位乘客事后说,当时感觉像坐过山车,但这哪里是过山车,分明是在鬼门关前溜达了一圈。那些紧抓扶手的手,掌心全是汗,想必握的不是扶手,而是对生的渴望。

万米高空急坠:鸡毛蒜皮的股权纠纷,谁来为乘客买单?-有驾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飞机安全落地后各方推皮球的精彩表演。上海浦东机场说飞机正常起飞了,后续问题你找航空公司。春秋航空立马跳出来澄清,我们的代码是9C开头,这个IJ开头的跟我们没关系。到最后大家才搞明白,这是个叫"春秋航空日本"的合资公司,现在日本航空是大股东,中方春秋只占33%的股份。

笔者不禁想问,乘客买票时冲着"春秋"两字去的,出了事你却告诉我这是"远房表弟"?这就像你在一家挂着知名品牌招牌的店里买了东西,出了质量问题,店家却说这是加盟店,责任得找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供货商。这种操作,说好听点叫资本运营,说难听点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万米高空急坠:鸡毛蒜皮的股权纠纷,谁来为乘客买单?-有驾

在笔者看来,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表面上是为了规避政策、开拓市场,实际上却给安全责任的认定埋下了地雷。出了事到底该找谁?是找控股的日航,还是挂牌的春秋?这笔账算到最后,恐怕只有律师发财,乘客还是一头雾水。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例子。美西南航空同样是廉价航空,但人家在安全投入上从不含糊,甚至成了行业标杆。这说明低票价和高安全并非水火不容,关键在于企业把安全当成什么。是当成不可动摇的生命线,还是当成可以优化的成本项?答案不言而喻。

万米高空急坠:鸡毛蒜皮的股权纠纷,谁来为乘客买单?-有驾

当然,我们要庆幸这次有惊无险,机组人员处置得当,191个人都平安回家。但笔者认为,航空安全绝不能只靠临时抱佛脚和撞大运。这就像盖房子,你不能指望消防员每次都能从火场里救人,而应该从源头确保消防设施达标。

更让人担忧的是,当股权关系越来越复杂,品牌授权满天飞时,普通乘客如何辨别自己买的到底是哪家的票?难道以后坐飞机前,还得先研究一下这家航司的股权结构图?那也太荒唐了。

万米高空急坠:鸡毛蒜皮的股权纠纷,谁来为乘客买单?-有驾

监管部门必须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经营模式进行彻底清理。品牌是谁的,安全责任就该是谁的,这应该是常识,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法律条文来解释。

飞机最终平安落地,是不幸中的万幸。但笔者想说的是,当乘客的生命安全在股权的迷雾中变得模糊不清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悬在半空中的问号。这个问题不解决,下次掉下来的,恐怕就不只是高度那么简单了。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