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即将量产,续航800公里起,燃油车要凉了?

固态电池明年就要量产?续航800公里起步,充电5分钟跑400公里,燃油车真的要凉了?

最近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欣旺达官宣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2027年推第二代。更有媒体直接喊出“固态电池明年量产,续航800公里起,燃油车即将终结!”这话听着是真提气,但作为开过油车、也深度体验过纯电的老司机,我得先泼一盆冷水——别急着给燃油车写悼词,咱们先把事儿看明白再说。

先说重点:欣旺达确实在7月10日回应投资者时确认了2026年推出全固态电池的计划,而且从2015年就开始研发,技术积累不是空谈。目前他们已经能小批量生产能量密度达320Wh/kg到360Wh/kg的固态电池,还在百公斤级无人机上做过载重飞行测试——这说明技术路径是走得通的。但注意,这是“小批量生产”,不是“大规模装车”。

固态电池到底强在哪?我来给你“翻译”成人话

咱先不说那些高大上的术语,我用开车的感受来解释。你现在开的电动车,冬天续航打七折,夏天开空调也掉电快,充电桩前排队半小时,充到80%就得走——这些痛点,根源都在液态电解质锂电池。

而固态电池,简单说就是把电池里的“液体”换成“固体”。这改变可不小:

更安全:没有液态电解质,就不会漏液、起火。我试驾过某品牌电动车,夏天跑高速,中控屏突然弹出“电池过热,建议停车”——这种焦虑,固态电池理论上能根除。

更耐寒耐热:低温下续航衰减少。去年冬天我在东北试驾,零下20℃,表显续航500公里,实际跑了不到300公里就趴窝了。如果换成固态电池,官方说低温性能提升明显,这事儿值得期待。

充电更快:5分钟充400公里,听起来像科幻?但结合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这个目标并非天方夜谭。关键在于,固态电池能承受更高倍率充电(比如10C),而不会像现在锂电池那样“撑不住”。

固态电池即将量产,续航800公里起,燃油车要凉了?-有驾

续航800公里起步?我信,但价格呢?

800公里续航起步,甚至突破1000公里——这数据听着就爽。但各位车友,咱得算笔账。欣旺达自己也说了,初期固态电池成本高,可能导致车型售价30万元以上。而目前主流纯电车,比如比亚迪汉EV、特斯拉Model 3,售价都在15万-25万区间。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花30万买一辆固态电池车,和花15万买一辆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车,差距在哪?是多跑300公里?还是充电快10分钟?值不值这个溢价,得消费者说了算。

不过,欣旺达也放话了:目标是把成本压到2元/度以下,比现有锂电池还便宜。如果真能做到,那才是“王炸”。但问题是——技术可行,量产可控,成本可降,三者同时成立,才是真正的突破。 现在只走完第一步,后面两步还得看。

燃油车真的要“终结”了吗?我开着油车笑了

我在试驾某款2.0T燃油SUV时,加满一箱油,一脚油门冲上高速,表显续航700公里,实际跑下来650公里没问题,加油5分钟搞定。这种“无感补能”的体验,至今仍是电动车的短板。

但固态电池一旦量产,这个短板就可能被补上。 想象一下:你开一辆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车,服务区停5分钟,充400公里电量,继续上路——这和加油有什么区别?甚至更安静、更平顺。

可问题来了:充电桩够吗?电网撑得住吗? 我上周在某高速服务区充电,6个快充桩,12辆车排队,等了40分钟才轮上。就算电池技术再牛,基础设施跟不上,用户体验照样打折。

所以我说,别急着喊“燃油车终结”。真正要终结的,是“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至于能源形式,油还是电,没那么重要——用户只关心:跑得远不远,加得快不快,安不安全,贵不贵。

固态电池即将量产,续航800公里起,燃油车要凉了?-有驾

竞品都在干什么?丰田、宁德时代、比亚迪齐上阵

你可能不知道,丰田早在2023年就宣布2025年试产固态电池,目标2027-2028年装车;宁德时代也发布了凝聚态电池技术路线,虽非全固态,但能量密度已达500Wh/kg;比亚迪除了刀片电池,也在固态方向布局多年。

这说明什么?全球头部玩家都认准了固态电池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制高点。但大家节奏差不多,都在2026-2027年搞小批量生产——这说明技术成熟度还没到“随时爆发”的程度。

我拿几款车做个对比:

车型 电池类型 续航(WLTP) 充电速度(10%-80%) 售价区间(万元)

比亚迪汉EV 三元锂/刀片电池 715公里 30分钟(1000V) 20-28

特斯拉Model S 三元锂电池 670公里 25分钟(V4超充) 70-80

未来固态电池车(预测) 全固态电池 800-1000公里 5-10分钟(5C以上) 30+(初期)

你看,固态电池的优势集中在“补能效率”和“续航上限”,但初期价格高。而现有电动车,技术成熟、成本低、生态完善。消费者会怎么选? 我猜,大多数人还是会等一等,看看实车表现再说。

固态电池即将量产,续航800公里起,燃油车要凉了?-有驾

用户怎么说?我采访了三位“电车老炮”

我特意找了三位深度用户聊了聊:

老张,网约车司机:“我不管啥电池,只要充电快、成本低、不趴窝。现在换电都比快充快,固态电池要是贵,我肯定不换。”

小李,科技爱好者:“我等固态电池三年了!只要续航实打实、充电像加油,我愿意多花5万买。”

王姐,家庭用户:“安全最重要!我孩子坐后排,电池别炸就行。续航其次。”

你看,用户需求是分层的。有人图便宜,有人追技术,有人重安全。固态电池想通吃,没那么简单。

我的判断:2026年是“起点”,不是“终点”

我认为,2026年欣旺达推出固态电池,大概率是限量装车,可能先用于高端车型或特定场景(比如无人机、特种车辆)。真正大规模普及,可能要等到2028年以后。

而且,“量产”不等于“普及”。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出来,价格上万,现在千元机也能用。固态电池也会走这条路——先高端,再下放。

固态电池即将量产,续航800公里起,燃油车要凉了?-有驾

至于“燃油车终结”?我更愿意说:是“油电之争”的终结。未来是多元能源共存的时代:混动、增程、纯电、氢能,各有各的场景。固态电池只是让纯电这条路,走得更稳、更远。

最后,几个问题留给各位车友

如果有一辆续航1000公里、5分钟充电400公里的电动车,但售价35万,你会买吗?

你更看重电池的“能量密度”还是“安全性”?为什么?

你觉得2026年真能看到固态电池车上市吗?还是“画饼”?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挑几个问题,下期专门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我试驾时总爱问工程师一个问题:“这车最怕什么?” 有一次对方说:“最怕用户拿它去越野。” 我笑了——再先进的技术,也得经得起现实的折腾。

固态电池很猛,但别神话它。 它是进步,不是革命;是工具,不是信仰。我们期待它,但不盲从;我们关注它,但保持理性。

固态电池即将量产,续航800公里起,燃油车要凉了?-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