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圈最近甚是喧嚣,巴伐利亚厂牌一气儿梭哈了两款新车,R 1300 RT 咱昨天唠过了,今儿就来白话白话这 R 1300 RS,行内人嘴里的“霹雳游侠”。话说,这排量上千的“劈弯利器”,可选的真叫一个屈指可数,细细盘点,也就川崎 Ninja 1000SX,铃木 GSX-S1000GX 这几位老炮儿。这下,宝马擎着新款 R 1300 RS 杀奔而来,这盘面,颇有看头了。
新款 R 1300 RS,改头换面那叫一个彻底,尤其是卖相,直接嫩回十八岁,颇有 S 1000 RR 那股子桀骜劲儿。遥想 1976 年头茬 R 100 RS,这已经是第五代金蝉脱壳了。这前脸,冲击波拉满,对称式双灯还是那个 feel 倍儿爽。车身走线也忒顺溜,明摆着一副“待价而沽”的范儿。车架也鸟枪换炮了,钢骨主梁叠加上铝合金副梁, 听说是操控稳若泰山,灵巧似燕。
动力总成,照旧是那台 1300cc 的卧式对置双缸机,自带 ShiftCam 变气门绝技。峰值功率 107kW,扭矩爆表 149N.m,马力直逼 145 匹。账面数据和 R 1300 RT 甭说二话,一般齐。而且,这车也能氪金选装 ASA 自动挡, 对于菜鸟来说, 简直是福音。
配置方面, R 1300 RS 似乎比 R 1300 RT 少了点“珠光宝气”, 47mm 倒叉,加上 EVO Paralever 中置后避震。当然, 你要是嫌不够劲儿, 还能刷 ECU 选装 DSA 电子自动调节悬挂。制动方面, 前对向四活塞卡钳“咬”住 310mm 双碟, 后单向双活塞卡钳“啃”着 285mm 单碟, 标配宝马 Integral ABS Pro 防抱死系统。
其他行头, 像什么自动大灯、 胎压监测、 互联仪表、 巡航定速、 加热鞍座, 悉数到位。厂方还供应 Riding Assistant 原装包, 里面塞满了 ACC 自适应巡航、 FCW 正面碰撞预警、 SWW 变道警示、 RECW 追尾碰撞警示 等等。
这么一溜儿看下来, R 1300 RS 的调性好像比 R 1300 RT 低调那么一丢丢。假若你痴迷于更刺激的驾驭感, 又想兼顾一定的载物空间, 那 R 1300 RS 更对你的胃口。厂方也备好了尾箱、 边箱、 高风挡、 低座垫 等等选配, 可以按需剁手。
然鹅, 客观看待,扒完了所有配置, 会发现新款 R 1300 RS 的配置和动力倒是不赖, 但是, 要说比川崎 Ninja 1000SX, 铃木 GSX-S1000GX 有什么碾压级的优势, 好像也没啥。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正所谓, 纸上谈兵终觉浅, 摩托这玩意儿, 光看参数配置怕是不顶用。骑起来赶脚咋样,还得遛遛才知道。只是, 有一个点我个人觉得蛮有意思, 就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摩托都在押宝智能化这条赛道。
好比 ACC 自适应巡航、 碰撞预警 这些东东, 曾经是汽车的专属, 现在也开始在摩托上抛头露面。这到底是福是祸呢?
一方面, 这些智能设备的确能提高安全性, 缓解驾驶疲劳。特别是长途摩旅的时候, ACC 简直就是右手的救星。另一方面, 也有人担心, 过度仰仗这些智能玩意儿, 会不会让骑士变得愈发“慵懒”, 丧失对路况的本能反应?
而且, 这些智能设备的靠谱程度, 也是个槽点。万一在高速飞驰的时候, ACC 突然掉链子, 那可就抓瞎了。
再说了, 摩托的灵魂,很大程度上在于那种人车合一的契合感。如果过度拥抱智能设备, 会不会让这种灵魂变了味儿呢?
这些问题, 细思极恐。
回到 R 1300 RS 这款车上, 它的入局, 无疑为公升级“旅跑”市场添了一把柴。消费者多了一个选项, 这肯定不是坏事。但是, 对宝马而言, 想要在这个细分市场攻城略地, 靠堆料和炫技是远远不够的。
它务必找到自己独树一帜的记忆点, 构筑自己的厂牌图腾。比如说, 可以放大自己的操控基因, 可以标榜自己的乘坐舒适性, 或者可以强调自己的科技范儿。唯有如此, 才能在厮杀激烈的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
事实上, 任何一款新车型的问世, 都会引出一些发人深省的思考。R 1300 RS 的登场, 让我们思索了摩托智能化这条路的终点, 让我们反思了驾驭乐趣的真谛。
而这些思索, 比一款新车本身更值得玩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