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再出手 多款合资及进口SUV新车来袭 奥迪Q6L e-tron领衔

最近汽车圈最热闹的事儿,莫过于上海车展上那帮合资品牌集体发力新能源市场。

要说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大众、丰田这些老牌车企终于不再死守燃油车,转过头来跟新势力们掰手腕了。

等等再出手 多款合资及进口SUV新车来袭 奥迪Q6L e-tron领衔-有驾

今儿咱们就唠唠车展上最受关注的四个合资/进口新能源SUV,看看这些"传统大佬"到底憋着什么大招。

等等再出手 多款合资及进口SUV新车来袭 奥迪Q6L e-tron领衔-有驾

先说第一个亮相的北京现代ELEXIO,这车刚露面就引发热议。要说最吸引眼球的还得是那张封闭式前脸,跟自家燃油车完全不像亲兄弟。特别是那条贯穿式灯带,晚上点亮效果据说能亮瞎后车司机的眼。隐藏式D柱设计现在不算新鲜,但配上20寸轮毂和溜背造型,确实比某些新势力还敢造。不过有点奇怪的是,官方连车身尺寸都没公布,看来是留了后手。重点在电池部分,700公里续航放在同级别里不算顶尖,但27分钟快充确实够狠——要是真能做到30%到80%只用半小时,长途自驾也算能扛得住。就是不知道这价格能不能对得起现代的"砸钱"决心。

再看看奥迪Q6L e-tron,这车可是带着"王炸"来的。国产版直接用上PPE豪华纯电平台,光这个平台就够新势力喝一壶的。前脸那个巨型格栅虽然被网友吐槽像"大嘴猴",但配上矩阵大灯确实有股子凶狠劲儿。最硬核的当属华为乾崑智驾系统,这可是华为首次下放给传统车企的杀手锏。更绝的是800V高压平台配宁德时代电池,765公里续航在同级里妥妥的第一梯队。不过有个问题:这么高端的配置,最后定价会不会贵到离谱?要是真能下探到50万以内,怕是要抢走不少蔚来ET7的订单。

等等再出手 多款合资及进口SUV新车来袭 奥迪Q6L e-tron领衔-有驾

接下来是沃尔沃XC70,北欧豪华这次玩起了混动。闭合式前脸保留了家族基因,但雷神之锤大灯改成了竖条状,乍一看还以为是概念车。最特别的是那几款车漆颜色,牛仔蓝、沙漠黄这些名字听着就带感。虽然内饰还没公开,但能确定的是NPA高速辅助驾驶系统,这意味着在高速上基本能实现"半自动驾驶"。动力方面插混系统应该能解决沃尔沃车重的问题,不过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纯电续航——如果日常通勤能靠电,周末还能撒欢跑长途,这才是真·新能源豪华车该有的样子。

等等再出手 多款合资及进口SUV新车来袭 奥迪Q6L e-tron领衔-有驾

最后一款是别克E5,这车看着挺尴尬。说是全新升级,但前脸跟老款差别不大,顶多把格栅造型微调了下。尺寸倒是挺实在,2954mm轴距比汉兰达还大两圈,空间应该够家用。不过单电机+磷酸铁锂电池的组合,让人怀疑是不是在"降级"。现在20万级市场满是大狗、宋PLUS这些狠角色,别克要是还端着合资架子卖高价,恐怕很难复制老款E5的成功。不过话说回来,别克在国内深耕多年,渠道和服务体系确实有优势,要是能把价格打下来,说不定能抢走不少传统燃油车用户。

看着这四款车,能明显感觉到合资品牌现在急眼了。以前总说他们反应慢,现在可好,PPE、SMA这些高端平台说上就上,800V高压快充、华为智驾这些前沿技术也敢往车上招呼。不过光堆料不行,价格才是硬道理。就像奥迪Q6L e-tron,要是定价超过60万,怕是连自家e-tron车主都不答应。再看看新势力们,特斯拉Model Y降价都杀到25万了,这些合资车怎么定价才能既保证利润又不被市场抛弃?

等等再出手 多款合资及进口SUV新车来袭 奥迪Q6L e-tron领衔-有驾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传统车企都在强调"平台化"。现代ELEXIO用专属电动车平台,沃尔沃XC70基于SPA架构,这说明他们真的在转型。反观某些新势力,还在用油改电的"假把式"。不过平台化带来的成本优势,短期内可能体现不出来,毕竟研发费用分摊到每辆车上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等等再出手 多款合资及进口SUV新车来袭 奥迪Q6L e-tron领衔-有驾

说到智能驾驶,华为的入场确实搅动了风云。奥迪Q6L e-tron用上乾崑系统,意味着传统豪华品牌开始正面硬刚小鹏、理想的XNGP。不过华为的方案到底有多适配奥迪的车机?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这些都要等实测才见分晓。相比之下,沃尔沃坚持用自研系统可能更保守,但胜在稳定可靠。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波合资新能源攻势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从产品力看,这些车确实在续航、智能化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定价策略、售后服务能否跟上?比如快充桩的普及程度,如果全国只有北上广深有足够快充站,那700公里续航就是个摆设。再比如三电系统的质保政策,新势力普遍给首任车主终身质保,传统车企还抱着"8年15万公里"的老黄历,这能竞争过吗?

等等再出手 多款合资及进口SUV新车来袭 奥迪Q6L e-tron领衔-有驾

最后要说的是市场格局的变化。以前总说"合资强国产弱",现在形势完全倒过来了。大众ID系列卖不过比亚迪,本田e:NS1月销三位数,这些例子摆在眼前。合资品牌现在搞新能源转型,更像是"以攻代守",试图用新赛道延缓燃油车下滑的趋势。但消费者可不认情怀,真要买单还得看产品是不是真香。

说了这么多,各位看官老爷们怎么看这波合资新能源攻势?是觉得传统车企终于开窍了,还是认为他们不过是在做垂死挣扎?要是让你选,会考虑这些合资新能源车,还是继续支持新势力?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