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克10 EM-P和比亚迪汉L DM-i配置不同,适合人群也不一样

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正逐步成为国内汽车消费的主力之一。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插混车型年销量超过450万辆,同比增幅高达85%。相比之下,纯电动产品的增速则明显放缓,仅为15%左右。这一趋势表明用户对能耗效率与使用便捷性的双重诉求越来越明确。在此背景下,中大型插混轿车赛道的竞争迅速升温。即将上市的领克10 EM-P在硬件堆料和智能平台上的表现引起广泛讨论,而作为该细分市场的常青车型,比亚迪汉L DM-i凭借成熟稳定的技术路线仍具强大吸引力。两款产品代表不同取向,各自有着明确的用户指向。

领克10 EM-P和比亚迪汉L DM-i配置不同,适合人群也不一样-有驾
领克10 EM-P和比亚迪汉L DM-i配置不同,适合人群也不一样-有驾

领克10 EM-P:驱动系统架构先进,智能平台能力突出

作为领克首款中大型插电式混合轿车,领克10 EM-P的整体技术架构处于同级领先水平。车辆搭载了P1+P3+P4三电机系统,其中P4电机具备独立驱动后轴的能力,使整车具备更完整的四驱调动力量。无论是冬季冰雪路面起步,还是城市道路湿滑加速,其四驱逻辑都能迅速分配扭矩,提升整车响应。

底盘方面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结构,在驾驶支撑性和舒适度之间寻找平衡点。结合领克TCR赛事调校团队的调教技术,使得车辆在中高速驾驶中具备一定的运动感,同时在低速行驶或日常代步中保持平顺性。

在智能化方面,领克10 EM-P采用了高通8295座舱芯片与英伟达Thor辅助驾驶芯片的双平台配置。Thor芯片拥有700TOPS的算力,能够支撑城区内更高阶的辅助驾驶能力。车机系统操作流畅,语音识别、导航、自动泊车等功能均覆盖齐全,具备较强的系统协同能力。

在续航与能耗表现方面,该车型提供超20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无论短途通勤还是城市代步,用户可依赖电驱完成日常用车需求。在亏电状态下,车辆可持续启用后轴电机输出,减缓发动机介入频次,维持驾驶质感一致性。

领克10 EM-P和比亚迪汉L DM-i配置不同,适合人群也不一样-有驾

比亚迪汉L DM-i:注重成本控制与使用稳定性

比亚迪汉L DM-i是中大型插混轿车市场中的标杆之一。其采用DM-i混动平台,动力系统调校更倾向于节能策略。高配版本车型搭载电四驱系统,动力结构为前后电机协同驱动,但后电机非独立设计,整体以系统可靠性和能耗控制为优先。

底盘方面,汉L DM-i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结构,其设定以舒适为核心,配合静谧座舱表现,对家庭通勤需求匹配度较高。无论是拥堵路况的频繁启停,还是长途巡航的稳定性,汉L DM-i的底盘都能提供稳健的支撑与滤震。

智能系统部分,车型内置高通骁龙788G芯片,辅助驾驶由英伟达Orin-X芯片支持,提供254TOPS算力。系统可支持常见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包含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全速自适应巡航等。虽然与Thor平台在算力上存在差距,但在系统稳定性和调校成熟度方面仍具保障。

音响系统方面,汉L DM-i提供12至16扬丹拿扬声器,根据车型版本不同进行搭配,静音处理表现良好,整体听感均衡。续航层面同样提供200公里左右的纯电里程,在大多数城市通勤场景中可完全依赖电能驱动。亏电后切换至发动机辅助模式,以保障整体能耗控制和行驶稳定性。

领克10 EM-P和比亚迪汉L DM-i配置不同,适合人群也不一样-有驾

在消费回归理性、技术愈发透明的当下,插混轿车的对比不再只是看账面参数。领克10 EM-P凭借三电机四驱、先进芯片与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构建了一个技术先锋的形象,目标用户明确指向追求新鲜体验与科技配置的购车群体。而比亚迪汉L DM-i继续稳定推进成熟方案,以更广覆盖的渠道和优化良好的使用逻辑服务于务实用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