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达起亚负债率高达132.6% 起亚中国COO杨洪海曾说贴得起中国市场

"我们一季度全球挣了21亿美元,贴得起中国市场。"

2023年上海车展期间,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的这番言论,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甩在中国汽车产业脸上。彼时,起亚在华合资公司悦达起亚负债率已攀升至119%,而这位高管却用"烧钱战略"向自主品牌发起挑衅。两年后的今天,当悦达起亚负债率飙升至137%、国内销量不足三成时,这场豪赌的荒诞底色暴露无遗。

悦达起亚负债率高达132.6% 起亚中国COO杨洪海曾说贴得起中国市场-有驾

一、财务黑洞:137%负债率的死亡螺旋

2024年财报显示,悦达起亚资产总额2.52万亿韩元(约138亿人民币),负债却高达3.45万亿韩元(约192亿人民币),资产负债率137%的恐怖数字,意味着每1元资产背后背着1.37元债务。更严峻的是:

- 连续五年亏损:2017-2022年累计亏损超110亿元,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0.88亿人民币

- 股东逃离:中方股东悦达投资持股比例从25%降至4.2%,2017年以来扣非净利润连续7年亏损

- 产能空转:北京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40%,大量库存车积压至6个月以上这种资不抵债的困境,与杨洪海宣称的"21亿美元季度利润"形成刺眼对比——原来起亚的"钞能力",不过是把全球利润贴补中国市场的窟窿。

二、市场崩塌:从65万辆到8.4万辆的坠落

时间倒回2016年,悦达起亚曾以65万辆年销量问鼎合资品牌前三。但如今,其2023年国内销量仅8.4万辆,不足巅峰时期的八分之一。这场雪崩背后是三重致命伤:

1. 产品代差

- 主力车型福瑞迪仍用2019款平台,嘉华、奕跑停留在2021款设计

- 新能源车型EV5/EV6上市两年,月销最高仅千辆,不及比亚迪零头

2. 技术断代

- 智能化配置落后国产车两年:L2级驾驶辅助缺失,车机系统仍用过时安卓架构

- 电动化迟缓:2023年才推出首款纯电车型,比自主品牌晚五年

3. 信任崩塌

- KX5变速箱漏油、K3曲轴断裂等质量事故频发

- 经销商库存系数长期超2.5,被迫开启"轮休降薪"模式当赛图斯、狮铂拓界等SUV还在用10年前的底盘技术时,中国品牌早已实现全域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自动驾驶的普及。

三、杨洪海的"豪赌逻辑":全球吸血养中国市场?

"让中国车企先烧死,我们再进场收割。"杨洪海的这番话,暴露了起亚的全球收割野心。但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 全球利润反哺中国市场:2024年起亚全球净利润5.77万亿韩元(约32亿人民币),但中国市场亏损1.71亿人民币

- 出口转内销的谎言:所谓"69%销量出口"实为转移过剩产能,出口车型多为国内滞销款(如焕驰占出口量35%)

- 技术空心化:核心三电系统依赖现代集团,本土研发投入不足营收1%这种"全球吸血"策略的破产,在2024年广州车展显露无遗——当自主品牌集体亮出固态电池、飞行汽车概念时,起亚展台仍在展示十年前的设计语言。

四、生死抉择:要么彻底本土化,要么退出中国

面对绝境,起亚的选择耐人寻味:

- 高端化陷阱:将嘉华MPV定价40万+,与埃尔法直接竞争,结果月销不足百辆

- 电动化投机:EV5宣称"专为中国打造",却沿用欧美市场淘汰的60kWh电池方案

- 渠道崩塌:全国4S店从巅峰期的900家锐减至420家,经销商退网率超50%反观自主品牌,比亚迪秦PLUS DM-i起售价9.98万实现油电同价,吉利银河L7用NOA智驾系统横扫20万级市场。当中国车企用"内卷"击穿技术壁垒时,起亚的"全球优势"已荡然无存。

结语

从杨洪海喊出"贴得起中国市场"的狂言,到悦达起亚负债率突破137%,这场持续七年的豪赌揭示了合资品牌的集体困境:当技术优势被反超、溢价能力崩塌,再多的全球利润也填不满中国市场的黑洞。

正如一位离职的起亚工程师所言:"他们把中国当提款机,却忘了提款机也需要密码。"在新能源汽车的革命浪潮中,拒绝本土化、拒绝真创新的合资品牌,终将被时代碾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