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话套用在当下的车市,倒也颇具玩味。
前阵子,网上猝然曝光了一组享界S9旅行版的伪装谍照,这厢情愿的“瓦罐粉”们,瞬间被撩拨得心旌摇曳。没办法,谁让旅行车这等“能屈能伸”,兼顾载物与诗意的车型,于国内市场总是凤毛麟角呢?
且容我等细细端详这享界S9旅行版的尊容。观其轮廓,溜背线条着实灵动,型面亦见圆融,十足的“大瓦罐”气韵。车头设计,估计与三厢版S9八九不离十,贯穿式日行灯、复式头灯,以及车顶那颗醒目的激光雷达,嗯,很“华为”。
侧身望去,颀长的身姿一览无遗,D柱的倾角亦颇为激进,营造出几分跃跃欲试的动感。尾部造型则显得丰腴敦实,贯穿式尾灯也略作修饰,隐约可见智界R7的影子。至于车身尺寸,比照S9三厢版,那定是中大型车的范畴,空间自不必赘述。
内饰想必也沿袭了S9三厢版的调性,环抱式座舱、巨幅屏幕、平底方向盘,鸿蒙座舱与华为音响定当如约而至。动力方面,增程与纯电双管齐下,增程版搭载1.5T引擎,纯电版则有单电机后驱与双电机四驱可供差遣。
话说到这儿,诸位看官是否也觉得这车颇具诱惑力?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享界眼下的市场表现,相较于问界、智界,仍有鸿沟待填。以S9为例,今年首季的单月销量,甚至未能突破千辆大关。当然,现在S9祭出了增程版这柄利刃,价格也应声下调,销量或将有所起色。
问题来了,倘若享界S9旅行版当真面市,且定价与三厢版相仿,您会否将其纳入麾下?
实则,这远非仅仅是一款车的问题,它折射出的是国内汽车市场对于旅行车这一细分市场的若即若离。一方面,不乏拥趸垂涎旅行车的大空间与别致造型;另一方面,旅行车的价格往往高企,且选择捉襟见肘。
遥想彼岸的欧洲,旅行车简直是司空见惯的街头风景,诸如奥迪RS6 Avant、奔驰C级旅行等车型,无不令人艳羡。反观国内,可供选择的旅行车屈指可数,且价格动辄令人咋舌。个中缘由,究竟为何?
有人认为,是由于国内消费者更青睐SUV,认为SUV空间更为宽绰,通过性更为卓越。此言不虚,SUV确为国内市场的“座上宾”。但SUV果真能完全取代旅行车吗?依我看,未必尽然。
旅行车的优势在于,它既具备轿车的操控性,又兼具SUV的空间,且重心更低,行驶更为平稳。对于那些既渴求驾驶乐趣,又需要一定空间的消费者而言,旅行车无疑是更优解。
更深层的原因,或许在于国内汽车文化的偏颇。在欧洲,人们更看重汽车的实用性与个性化,旅行车恰好契合了这些诉求。而在国内,不少人购车是为了彰显身份,觉得SUV更大气,更显尊贵。
因此,旅行车在国内市场始终未能大放异彩,并非由于产品本身存在瑕疵,而是由于市场需求与消费观念的偏差。
那么,享界S9旅行版能否扭转乾坤?我觉得道阻且长,但至少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它让那些真正钟情于旅行车的消费者,多了一个值得考量的选项。
假使享界S9旅行版真能推向市场,且价格公允,或许能够俘获一部分“瓦罐迷”的芳心。但若想真正撼动旅行车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仍需付出更多努力,需要更多厂商推出卓越的旅行车产品,更需要消费者转变固有观念,领略旅行车的真正价值。
我们翘首以盼更多如享界S9旅行版般的车型涌现,让国内的汽车市场更趋多元,让消费者拥有更为丰富的选择。毕竟,生活不应仅限于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翘首以待,而旅行车,恰是通往诗和远方的绝佳载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