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坐在小区楼下的长椅上,望着自家那辆崭新的混动车,狠狠嘬了一口烟。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三次因为车子问题跑4S店了。作为开了十年大众的老司机,他原本想着换辆省油的混动车既能跟上潮流,又能省下油钱给闺女买钢琴课。哪知道刚开三个月,这辆被销售吹得天花乱坠的混动车,愣是把他逼成了半个汽修专家。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那天老张刷手机,看见加油站又涨价的消息,心里直发紧。他盘算着自家那辆老途观,百公里油耗11个,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周末带全家郊游,一个月油费少说两千块。正巧隔壁单元老王新换了辆插电混动,整天在业主群里炫耀“一公里三毛钱”,听得老张心里直痒痒。
“您看这车多合适,市区用电每公里五分钱,长途用油还能反向充电。”4S店的销售小刘拿着激光笔在展车上比划,屏幕上滚动着“百公里综合油耗1.8L”的诱人数据。老张摸着真皮座椅,看着中控台上能转的巨型屏幕,脑子一热就签了购车合同。现在回想起来,他恨不得穿越回去掐醒当时的自己。
第一次意识到问题是在提车两周后。那天老张准备带全家去邻市泡温泉,仪表盘显示纯电续航还剩80公里。他想着反正能烧油,满不在乎地上了高速。结果开到半路,发动机突然发出拖拉机般的轰鸣,油耗表疯狂跳动到百公里9.2L——这可比他原来的老途观还费油!副驾上的媳妇盯着导航提醒:“前方服务区有充电桩,要不去充会儿?”老张看着排成长龙的充电队伍,额头上的汗比车里的空调还猛。
更糟心的还在后头。上个月车子突然报故障码,4S店检查说是驱动电机过热。维修师傅轻描淡写地报价:“换套冷却系统八千六,质保期外的话电机总成得准备五万。”老张听得手直哆嗦,这价钱够他给老途观换三套发动机了。现在每次启动车辆,他都条件反射似地检查三遍仪表盘,生怕哪个指示灯突然亮起。
最让老张郁闷的是算不清的经济账。当初多花四万买的混动版,现在二手车贩子报价比燃油版还低两万。家里地库装的充电桩倒是方便,可物业每月收他三百块管理费,加上比燃油车贵两成的保险费,省下的油钱全填了这些窟窿。上周接闺女放学,孩子突然指着路边冒黑烟的公交车问:“爸爸,咱们家的新能源车为什么总去修车厂啊?”老张张了张嘴,愣是没想好怎么回答。
最近老张在车友群里找到了组织。这里聚集着百十号和他同病相怜的车主,有人为了给电池“续命”定闹钟半夜充电,有人后备箱常备燃油宝防止汽油变质,最夸张的是个开网约车的老哥——为了省电费,他愣是把混动车开出了纯电动的架势,结果三个月把发动机憋出毛病。这群人自嘲是“新能源韭菜”,聊天记录里最多的表情包是“当初脑子进的水,现在眼里流的泪”。
上周末老张去汽配城办事,偶然瞥见自家那辆老途观正在二手车市场待售。阳光照在熟悉的镀铬条上,里程表定格在18万公里。他突然想起十年前提车时的场景,那台铸铁发动机虽然喝油凶猛,但除了换机油从没给他添过麻烦。隔壁摊位传来混动车电池回收的吆喝声,老张掏出手机,默默取消了闺女下个月的钢琴体验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