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万买奥迪A5L Sportback,汽油钱真的让人犯愁吗
有时候真搞不懂,现在街头聊起买车,大家嘴上都说电车好,油车老气、味儿重,还加不起那一升七块的汽油。可你看实际情况——今年上半年跑去买燃油车的人还占了一半,而且混动那些也得算进去。纯电的比例其实没那么高,就25%左右。
我表弟在杭州做销售,他前阵子还感慨,说他们店里30万预算来的客户,大多数还是奔着传统BBA去的。他们门口那辆奔驰GLC据说一年能卖十几万台,隔壁奥迪A6L也是差不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平时网上根本没人提,好像全世界都在讨论Model Y和理想SU7,但实际上40万以上的大单子,多数还是燃油车抢走了。
我身边倒是有个朋友,今年刚换了新款A5L Sportback。他之前开的是进口老款,说实话,那会儿价格太狠了,高功率四驱版本落地怎么也得五十来万。我记得他当年跟修理厂师傅聊天的时候还吐槽:“这玩意儿贵是真贵,但底盘扎实,一脚下去才叫轿跑。”现在国产版出来后,他直接入手了顶配首发限量版——不到三十六万。配置比以前多不少,还带智能座舱和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这些东西听起来就很新鲜。据他说,加长以后后排空间终于能坐下丈母娘,不用再被家里念叨“轿跑太小”。
其实关于动力这事,我问过几个老司机,他们普遍觉得EA888第五代发动机已经够用了。“150千瓦、204马力,这动力城市通勤妥妥滴,”一个技师拍着胸脯保证,“你要真嫌慢,一阶程序刷一下几十匹马力不是问题。”不过我那哥们反而没兴趣折腾这些,他更关心外观造型,还有日常养护省心点。今年新款喷射压力提升到500bar,据说冷启动抖动改善不少,以前冬天早晨打火咔咔响,现在基本听不到啥杂音。
讲到养护费用,有人总觉得豪华品牌烧钱,其实像A5L Sportback这种2.0T车型百公里7-8升吧(群友自测),一年下来多花不了多少。一升七块钱的汽油,你要是三十来万能拿出手买台豪华轿跑,这点加油费根本不会成为决定因素。我邻居就经常开玩笑:“有钱整大奔宝马,还怕加不起汽油?扯淡!”但他去年自己换轮胎的时候,为省两百块硬是等活动价,比谁都精明。
对比一下市面上的竞品吧,同级别里3系、C级还有自家A4L,看来看去都是偏中庸路线。有人喜欢稳重,有人就追求溜背造型、大掀背尾箱这些细节,小众审美也是市场的一部分。有次我们微信群聊起这个话题,一个武汉群友晒图,说他最喜欢后备箱能装自行车,不用拆轮子直接塞进去——这种体验别的车型给不了。
顺便插一句冷门配置,新款A5L Sportback竟然带自动泊车功能,上次朋友回家楼下地下库试了一把,全程不用碰方向盘,把旁边大爷看傻眼,“这小伙子技术可以啊!”结果他说就是按按钮而已。这种科技感确实补齐了传统燃油车型一直被吐槽短板的位置,再搭配原厂音响升级包(据销售顺嘴一提,是同级少见),晚上兜风放歌氛围拉满。
当然啦,也不是所有地方用起来都一样。我堂哥住内蒙古,经常抱怨冬天路滑,要四驱才放心,所以高功率Quattro版本销量也挺稳。他去年春节高速遇到冰雪路段,幸亏底盘调校靠谱,没有甩尾出事故,否则又是一堆保险理赔麻烦事。据他说保养周期延长了一点,新机滤型号变更,每次进站维修师傅都会唠叨一句:“现在零件国产化多了,可别拖太久。”
至于那些传言什么“新能源全面取代燃油”,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快。行业圈里私下流行一句话:淘汰的是技术落后的产品,不是整个能源类型。今年一些定价死守高位、不肯升级智能化配置的新老合资品牌,被市场狠狠教育了一番。而像A5L Sportback这样既有颜值又跟上科技潮流的新产品,自然会吸引预算充足的人群,无论是不是担心加不起汽油,都不是关键问题。有个二手商甚至预测几年后残值不会掉太狠,因为同类车型改款周期卡得正好,“赶巧就是运气”。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我那哥们最近打算把旧进口版挂二手平台卖掉,据说行情不错,只要成色好还能卖个小几万元回来。不知道将来电动车彻底普及之后,这批经典溜背轿跑还能不能留下一席之地。但至少现在,在街头巷尾还能看到它安静停在那里,就是一种时代印记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用户真实反馈、维修技师口述及地区用车体验插叙等片段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