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如今这车市,简直像俄罗斯方块,越堆越高,但形状都差不多?
恨不得把车屁股上的徽标都抠下来,你都搞不清这是领克,还是魏牌。
这不,小鹏P7迭代的消息一出,何小鹏亲自出马站台,说这次可是“倾注心血,独辟蹊径的美学设计”。
这话听着,怎么那么耳熟能详呢?
仿佛每次车型焕新,车厂都得来这么一段,强调自家设计有多么多么标新立异。
可问题是,受众真的买单吗?
销量数字,有时候会无情地打脸。
先聊聊这个“独辟蹊径”。
小鹏P7这回改款,的确在老款的骨架上动了不少刀子,线条更凌厉,运动范儿更足。
但细细端详,总觉得有股说不出的眼熟。
你说像帕拉梅拉吧,似乎又掺了点Model 3的基因。
莫非这年头,电动轿跑的设计,都逃不出那几个既定的框框?
当然,车企肯定不乐意听这种吐槽。
毕竟,何小鹏都放话了,这是团队五年寒窗苦读,改了上千稿才定下来的。
这背后的投入,那可是实打实的。
可是,话说回来,用户心智这玩意儿,可不是靠设计师自我陶醉就能搞定的。
消费者要的,不仅仅是颜值在线,更重要的是皮实耐用、省心靠谱。
提及数据,小鹏汽车在四月的交付量确乎可圈可点,超过3.5万辆,同比增长了273%。
连续6个月突破3万大关,这成绩单算得上金灿灿的。
但倘若我们把视线拉长一些,俯瞰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逐态势,就会发现,小鹏的处境,其实如履薄冰。
比亚迪、特斯拉这些老牌劲旅,依旧把持着市场的命脉。
蔚来、理想等后起之秀,也在秣马厉兵,奋起直追。
小鹏想要杀出重围,仅靠“独辟蹊径的美学”恐怕还不够看。
有人揣测,小鹏此番改款,是想甩掉“平民化”的标签,朝高端市场进军。
毕竟,早先的P7,价格亲民,受众也较为宽泛。
但随着竞争白热化,高端市场的利润空间更大,也更能拔高品牌格调。
这个盘算,无可厚非。
但症结在于,高端市场的拥趸,对产品的要求更为苛刻。
除了设计,品牌底蕴、技术储备、售后服务,一样都不能拉胯。
小鹏在这几个维度上,还有漫漫长路要跋涉。
还有人认为,小鹏这次强调“独辟蹊径”,实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毕竟,国内汽车产业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借鉴”甚至“山寨”的痼疾。
诸多车企为了尽快推出新产品,往往会选择效仿成熟的设计方案。
这种做法固然能省时省力,但长此以往,会扼杀创新力,让整个产业都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漩涡。
小鹏想要破局,就必须坚守原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然而,原创这条路,殊为不易。
需要海量的资金注入,需要深厚的技术沉淀,更需要对市场风向的敏锐嗅觉。
一旦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曲高和寡”的窘境。
所以,小鹏P7此番改款,究竟能否旗开得胜,现在盖棺定论还为时过早。
但至少,它让我们窥见了小鹏汽车想要突破藩篱的雄心。
回到最初的议题,为什么如今的车长得愈发雷同?
兴许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这片处女地,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很多设计元素,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相对稳妥可靠。
但假以时日,只会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真正的革新,理应是在满足用户诉求的基础上,敢于推陈出新,打破陈规。
恰如何小鹏所言,要用“原创的时尚美学设计语言,大胆突破传统汽车设计中枯燥相似的思维定式”。
但愿,这次的小鹏P7,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又一次的“似曾相识”。
归根结底,我们期许的,不仅仅是一台赏心悦目的座驾,更是一种充满未来感的前瞻视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