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街头,电动车大军依旧浩浩荡荡,仿佛时间倒流,新国标的到来并未掀起想象中的波澜。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猫腻?
9月,新国标电动车“千呼万唤始出来”,按理说,泉州市民应该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更安全、更智能的电动车时代。
但现实却是,旧国标电动车依然占据市场C位,新车的身影难觅。
这不免让人心里犯嘀咕:说好的“新规”呢?
难道是“雷声大雨点小”?
记者走访了泉州中心市区涂门街的几家电动车门店,门口堆积如山的旧车回收标识格外醒目。
工作人员忙得脚不沾地,一边招呼着前来“以旧换新”的顾客,一边还要安抚大家对新国标车的期待。
“新国标车?10月份才能到货呢。”这句话,几乎成了每家店的“标准答案”。
“现在买旧车划算吗?以后会不会不让骑了?”市民张阿姨的问题,道出了大家普遍的担忧。
毕竟,谁也不想刚买的车,转眼就成了“压箱底”的摆设。
泉州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荣誉会长高英超透露,雅迪、绿源等主流品牌的新国标车型早已亮相,但何时能真正落地泉州,还是个未知数。
看来,泉州市民想要骑上心仪的新国标车,还得“且行且等待”。
新国标到底“新”在哪儿?
核心就在于一个“限”字。
速度不能超过25km/h,超速就自动断电;车身材料更注重防火阻燃,塑料总质量被严格限制;甚至还增加了北斗定位功能,号称能有效降低车辆被盗风险。
这一系列举措,看似是为了提升安全性和智能化,但背后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速度限制在25km/h,那不是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有市民吐槽道,“上班高峰期,这速度简直是‘龟速’,还不如骑共享单车呢!”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新国标取消了所有车型安装脚踏装置的强制性要求。
这让不少网友调侃:“难道以后骑电动车也要‘佛系’出行,彻底告别‘脚蹬子’时代了吗?”
当然,新国标也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对电池防火阻燃的更高要求,无疑能降低电动车火灾的风险。
而北斗定位功能的加入,也让车辆防盗多了一重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新国标对电动车和电动摩托车的区分也更加明确。
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无需驾驶证,上绿牌;而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则属于机动车,需要驾驶证,上蓝牌或黄牌。
“搞这么复杂,谁能分得清啊?”有市民抱怨道,“感觉以后买电动车,比考驾照还难!”
新国标的推行,无疑给电动车行业带来了一场“大洗牌”。
有人说,这是为了规范市场,提升安全性;也有人说,这是对电动车行业的“一刀切”,限制了发展。
但不管怎样,新国标已经落地,泉州市民也终将迎来自己的“新国标时代”。
只是,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又能享受到多少便利和安全?
或许,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面对新规,消费者、厂家、监管部门,谁又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让新国标电动车不再是“看上去很美”的摆设?
这恐怕才是这场“新国标”大戏,最值得期待的“彩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