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淘汰赛愈演愈烈,强者生存,弱者退场本是市场规律。然而,有些品牌即便已经跌入深渊,还要靠高管的“高薪续命”,众泰汽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24年的年报一出,众泰的销量仅有14台,亏损高达10亿,但董事长却领着196万年薪!消费者和市场都在问:这钱到底是怎么赚的?
这操作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连贾跃亭都得甘拜下风,那众泰的高管们到底是拿什么脸对市场交代?
一、全年卖了14台车?这数据在车圈简直是“活化石”!
众泰汽车在2024年的销量数据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全年仅仅卖出14台车!别说和行业巨头比了,就连造车新势力中的“难兄难弟”贾跃亭的FF都能把它甩出十条街。
也许有人会问:众泰不是还在重组吗?怎么就沦落到这种地步了?
其实,众泰的困局早已埋下伏笔。众泰曾一度靠模仿国际品牌的外观设计赚足眼球,被戏称为“汽车界的复印机”。
但随着消费者对车辆品质要求的提升,以及市场对原创设计的渴求,众泰的“复印战略”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众泰既没有技术积淀,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直接被市场淘汰。
2024年年报数据更是让人心凉:营收5.58亿元,同比下降23.96%;净利润为-10亿元,同比增亏6.82%;扣非净利润更是亏到-14.69亿元,同比增亏49.28%。这意味着,众泰在亏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连年亏损的窘境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愈发严重。
二、年亏10亿,高管却拿百万年薪,网友:这是在抢救自己?
企业亏损不可怕,但高管拿天价薪酬却让人直呼“离谱”。
众泰的年报显示,董事长的薪酬高达196万元,副总裁也不遑多让,达到183万元。网友纷纷表示:“企业都在ICU了,高管却在养生馆享受生活,真是公司怎样与他们毫无关系!”
如果对比同行,众泰的操作更显得不讲武德。高合汽车虽然也是新能源淘汰赛的“伤员”,但在亏损阶段高管团队主动降低薪酬,甚至提出零薪酬模式,以此来缓解企业压力并赢得市场信任。而众泰的高管却不为企业减负,反而继续维持高薪,丝毫不顾市场和消费者的观感。
三、重组重塑?众泰的新能源转型只是“挣扎式表演”?
面对惨淡的销量和巨额亏损,众泰在2024年试图通过重组重塑来扭转局面。他们还发布了首款新能源汽车,试图在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然而,众泰的转型并没有带来任何显著的改善。
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已经降到冰点。众泰此前的模仿风格和质量问题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负面印象。
即使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也不买账。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众泰缺乏核心技术和资金支持,很难与头部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以及其他造车新势力抗衡。
更关键的是,众泰的“挣扎式转型”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发布新车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持续的技术支持,只会让企业陷入更深的亏损泥潭。
四、网友喊话:干脆别抢救了,直接退场吧!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淘汰赛,本质是技术、资金和市场的综合较量。
对于众泰这样的企业,继续挣扎只是在消耗资源,浪费消费者的热情。网友纷纷表示:“与其在ICU里耗着,不如主动退场,不要再给市场埋雷。”
其实,众泰的现状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一些问题。许多企业一窝蜂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却没有充分的技术储备和市场规划。
最终,淘汰赛的残酷性让这些企业纷纷倒下,留下的只是市场的“雷区”和消费者的失望。
高管拿高薪酬的现象更是让人反思:企业的掌舵人是否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在企业深陷困境时,高管们是否应该主动减薪甚至零薪酬,以此来赢得内部员工和市场的信任?众泰的高管显然没有承担起这样的责任,这也让消费者对其未来更加失望。
结语
众泰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市场面前,任何侥幸和挣扎都只会延缓失败的到来。作为企业的掌舵人,高管们的责任不仅是管理企业,更是对市场和消费者负责。
众泰的现状不仅是自身问题,也折射出行业发展的乱象。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企业不仅要看产品,更要看企业是否值得信任。
最后,大家怎么看众泰的高管薪酬问题?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