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根本想不到,现在卖得最好的新能源车,居然是一个老板从不炒作、广告几乎看不见的品牌。
零跑汽车,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有点陌生,它已经悄悄连续9周坐在新势力销量冠军的宝座上了。
9月第三周,它又卖出了1.29万辆,把小米、问界这些天天上热搜的对手稳稳压在身后。
另一边,小米SU7虽然这周排在纯电车销量榜第8位,但小米汽车整体周销量已经冲上了1.08万辆,重回新势力亚军位置。
有数据显示小米每卖出一辆SU7,可能就要亏掉6600元。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打法,正在剧烈搅动市场。
三款车周销破万,宏光MINIEV又杀回来了
9月第三周的纯电车市场,确实有点“疯”。 宏光MINIEV这款小车居然又杀回了榜首,星愿和特斯拉Model Y的周销量也齐齐突破了一万辆大关。 三款车同时破万,这种场面在今年都不多见。
特斯拉还是那么稳,Model Y和Model 3两兄弟一个占着第三,一个守着第四。 仔细看,Model Y的销量是实打实冲上了万量大关,Model 3守在6000辆以上。 这说明在高端市场,消费者对特斯拉的认可度依然坚固。
五菱的星愿这次表现格外抢眼,8255辆的销量紧咬Model Y。 这款车靠着颜值和性价比,成了不少家庭首台电动车的选择。 宏光MINIEV的再次夺冠,证明低价实用的微型电动车市场远未饱和。
比亚迪仍是巨无霸,但后院悄悄被人“偷家”
再看整体新能源品牌,比亚迪还是那个无人能撼动的巨无霸。 7.07万辆的周销量,比第二名的吉利银河高出整整4万多辆。
比亚迪旗下车型几乎占据了各个细分市场的前列,海鸥、海豚、元UP等车型每周都能贡献稳定销量。
危险信号已经若隐若现。 零跑汽车正在悄悄侵蚀比亚迪最核心的10万级市场。
零跑的打法和早期的比亚迪惊人相似:主攻10万到20万黄金区间,不做噱头不炒话题,靠稳定、便宜、管用打动消费者。
截至8月底,零跑在全国门店已超过1200家,覆盖接近300个城市。 这种线下渠道的快速渗透,让它在三四线城市迅速扎根。 很多消费者可能还没在网上见过零跑的广告,却已经在本地商场里看到了它的门店。
小米双车进TOP3,赚钱成了难题
小米汽车这周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SU7和YU7双双进入销量前列,助力小米以1.08万辆的周销量重回新势力第二位。 尤其是YU7,工厂产能提速后,交付量明显提升。
光鲜的销量数字背后,是巨大的盈利压力。 雷军在财报会议上坦言,小米SU7第二季度交付27307辆,收入64亿,亏损却高达18亿。 算下来,平均每卖一辆车就要亏6600元。
小米SU7近期因辅助驾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召回11.7万辆标准版车型。 虽然雷军迅速回应将通过OTA升级解决,但对一个新生品牌来说,质量和安全的考验远比销量排名更为严峻。
“闷声发大财”的零跑,凭什么连续9周夺冠?
零跑的成功,核心就两个字:性价比。 网友给它起了个外号叫“半价理想”。 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和理想差不多,价格却只有一半。
零跑C10、B01、C11三款车型撑起了销量大头,单车贡献都在万辆级别。 产品矩阵覆盖5.99-20.98万的亲民价格区间,正好击中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
零跑坚持三电系统全自研,连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都自己搞,成本压得死死的。 2024年四季度,零跑销量上来后开始盈利,2025年上半年赚了3300万,成了继理想、问界之后第三家盈利的新势力。
传统车企反攻,极狐单周暴涨90%
传统车企阵营也在9月第三周展现出反攻势头。 极狐成为本周最大“黑马”,周销量环比增幅高达90.5%,从0.21万辆飙升至0.4万辆。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9月15日上市的A0级纯电SUV T1,起售价6.28万元,上市12小时大定便达26558台。
吉利银河则延续迅猛增长势头,上周销量达到2.87万辆,创历史新高,成为比亚迪最有力的挑战者。
银河E5等车型在市场上表现稳健,说明传统车企转型后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正逐渐获得认可。
问界以18.6%的环比增幅跻身前三,销量达1.02万辆。 全新问界M7的上市为品牌注入新动力,鸿蒙智行整体销量已达1.26万辆。
问界M8和M9两款高端旗舰的热销为其贡献了主要销量,显示出华为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等核心技术的市场吸引力。
小鹏MONA M03和深蓝S05作为新势力代表,销量接近3000辆,显示出较强的增长潜力。 零跑B01和奔腾小马这类车型,销量在2900辆左右,说明市场对多样化选择的欢迎。
9月第三周的销量榜单,清晰地画出了当前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比亚迪依然绝对领先,零跑为代表的性价比车型正在细分市场快速崛起。
小米用亏损换市场的策略短期内见效,长期盈利难题待解;传统车企没有坐以待毙,极狐、吉利银河等正凭借新品和渠道优势加速反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