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工厂大门半掩,乳白色的晨雾里,有一排崭新的微型电动车整齐排列,带着一股“量产既正义”的朦胧美感。几个身穿蓝色制服的工人正丈量车身,旁边的宣传条幅晃悠悠写着“埃尚A100C首台量产车下线”。许昌的秋风,不像柳州带雨,却把车身贴纸吹得猎猎作响。
如果你站在这样一个产业园的传达室,早饭还没吃完,就看到隔壁工位的小哥在刷“埃尚汽车来了!”的短视频——你也许会好奇,许昌、五菱、埃尚,这几个原本各自活得挺滋润的名字,怎么凑成了今天开头这张热闹合影?
五菱汽车,无所不在的中国“神车”,已经有了宏光MINI、缤果等时髦热门。那,“埃尚汽车”到底又是谁?市场不是已经被前辈们装得满满当当吗?难道江西有九头鸟,许昌能造车?
顺着证据链梳理,从表面看这镜像结构,“五菱出品必属精品”几乎成了电动车圈的护身符。但现实往往比段子复杂——那些你在街头巷尾看到的五菱宏光MINI、缤果,严格意义上属于上汽通用五菱,背后有大牌撑腰(上汽、通用、广西汽车集团三方合资,各怀小算盘)。而今天的埃尚,祖籍并不完全一样。
那些年,广西汽车集团有点伤感——自家拼了几十年,轮到新能源争霸赛,却卡在“乘用车生产资质”这道门槛上。原因嘛,一句话:结婚带“嫁妆”,把资质送给了合资公司。权为所困,机会旁落,可中国企业的进化论里,很少有人会选择原地等死。
于是,广西汽车集团琢磨出一套新玩法:通过柳州五菱新能源这个“重组改制新壳”,吸纳了五菱汽车、广西汽车、五菱工业三方约30亿“巨款”,搬运全部新能源汽车业务,希望杀出乘用车蓝海。可惜,临门一脚还是资质不够。专业点讲,资质拿到了,什么都好说,资质没到手,再多的生产线也只是合法拼乐高。
这时候,故事里该有新的助攻登场。那就是许昌——不是三国那个“曹魏大本营”,而是如今的“森源电动汽车产业园”:手握资质,整装待发。柳州五菱新能源决定通过合作,让许昌替自己“持证上岗”。于是,埃尚汽车应运而生。考据细一点,还得算上2024年初的数亿融资,背后的资金除了产业基金,还有许昌金投、广投资本、睿资创投……一边资本舞刀,一边“赛道换挡”。
这轮行业麻将桌,谁没拿过小纸条都不好意思自称玩家。聪明人用资质搭桥,资金做路,流量养猫,一线品牌影子做遮阳伞,挂羊头卖马肉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回到产品本身,埃尚A100C一出场就自带宣传词——“时尚、安全、智能、舒适”,四字箴言,每个新能源品牌都有。说是微型车,“兼顾美学与交互”,传闻和长安“糯玉米”撞脸,想必今后在街头菜市场门口,不会让那些“油腻中年大爷”认错。但你真要较真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外形相似度,很可能要面对设计师义正言辞的解释:“流行元素嘛,难免致敬致敬同行。”
再推演下去,道理其实不难:柳州五菱新能源也许“借了壳”,但不等于“偷了影”。未来几年计划很明确,先做商用车起步,渐渐扩大到乘用车,等产业熟了再反攻中高端(反正没人规定微型电动车不能有远大理想)。平台、SUV、MPV什么都要,为了占位也得占,管它市场怎么跳水,先把兵摆出来再说。
作为职业惯性比较重的人,对这种“品牌换皮,资质借壳”的套路,说不上惊讶,甚至都快产生心理免疫了。你看国内新能源车圈,大大小小的品牌,有的出身正统,有的靠拼爹,有的靠跨界凑队形。新公司,老资质,外地工厂,本地融资,左手换右手,热闹程度不亚于老城夜市。埃尚的出现,不过是产业链里又一枚小棋子,能走多远,终究还得产品说话。
有人期待许昌能依靠新能源汽车崛起,成为“下一个柳州”。但产业转型和地方品牌,未必能靠一款美型小车“弯道超车”。每多一个新能源品牌,就多一分市场洗牌,也多一些草根车企被淘汰的风险。
偶尔也会和同行开玩笑:“新能源卷到最后,只剩下合资换马甲,国产打擦边,地方企业左右互搏。我们这些天天算‘证据链’的,只能旁观新品牌下线仪式,顺便揣测明天早盘会不会又有新‘暴富神话’蹦出来。”
当然,作为旁观者,冷静归冷静,热闹还是得看——埃尚A100C能否真成新能源圈的新标杆?许昌的这波合作,会不会成为“以小搏大”的教材案例?又或者,几年后我们在街头巷尾,看到的这些E字头新车,只是历史轮回里一次短暂过眼云烟?
新能源造车圈,资质和创新,到底哪一个更值得被高估?或许,十年之后才能找到答案吧。你觉得呢?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