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11%,车企扎堆增程翻车?

销量骤降11%,车企集体踩坑增程?

7月,增程汽车卖了10.2万辆,听着不少吧?可同比下滑了11.4%。而纯电车型同期销量却猛增24.5%。一个降温,一个升温,冰火两重天。曾经被理想汽车一手带火、被无数车企争相抄作业的增程路线,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我开着一辆理想L7跑了半年,也试过零跑C11增程版、问界M7,甚至最近工信部公示的小鹏X9增程版我也去摸了实车。说实话,增程车刚上手那会儿真挺“真香”的——油电双修,续航无忧,城市用电省,长途用油稳。但开久了你会发现,它像一个“妥协的优等生”:哪都能打,却哪都不是顶尖。

今天咱们不吹不黑,就聊聊这股“全民增程”热潮背后的真相。

增程的“黄金时代”是怎么炼成的?

理想ONE 出来那年,很多人笑它是“加了电池的燃油车”。但它精准打中了一个痛点:续航焦虑。那时候充电桩稀疏,电池小,纯电车跑长途像在玩“生存游戏”。而理想ONE一箱油+一块电池,综合续航轻松破千,还不用到处找桩。

我第一次开理想ONE从北京到北戴河,全程300多公里,电量从满到剩20%,油还没烧。那种“随便开、不用算”的踏实感,是当时绝大多数纯电车给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理想把“家庭用户”这个群体吃透了。大空间、六座布局、冰箱彩电大沙发……它卖的不是车,是移动的客厅。这套打法太成功,直接被后来者照搬。

零跑C11增程版就是典型例子。我试驾时,后排乘客第一句话是:“这后排比我家沙发还舒服。”价格还比理想便宜五六万。2023年3月增程版一出,销量从几百飙到过万,靠的就是“理想同款体验+更低门槛”。

于是,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全来了。连一向保守的通用、福特也开始规划增程车型。短短几年,增程市占率从3.6%冲到9.1%(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成了新能源里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

可为什么现在集体“踩刹车”?

答案就俩字:同质化。

你去4S店逛一圈,会发现现在的增程车长得越来越像:都是大块头SUV,都是六座布局,都强调“冰箱彩电大沙发”,连营销话术都在复制理想——“为家庭而生”、“移动的家”、“续航无忧”。

我在一家零跑门店听到销售介绍C11:“你看这空间,这配置,跟理想L7差不多,但便宜好几万。”可当我问起底盘调校、电机响应、能耗控制时,对方支支吾吾。配置可以抄,但功底抄不来。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不傻。当五六个品牌都告诉你“我能解决续航焦虑”,你会选谁?当然是品牌更强、服务更好、口碑更稳的那个。于是理想不得不降价保份额,2024年Q4单车均价已跌至26.87万元,比2022年少了6万多。

而另一边,纯电技术在飞奔。电池成本下降,续航提升,超充站遍地开花。我朋友去年买的Model 3,62.5度电,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节假日跑高速,沿途特斯拉超充5分钟能补200公里,比加油还省心。

当纯电不再“里程焦虑”,增程“油电双修”的独特优势就被稀释了。

增程车的“进化”方向对吗?

最近车企的思路很一致:给增程车装更大的电池,配上超快充。

销量下滑11%,车企扎堆增程翻车?-有驾

比如智己的“恒星”增程系统,用上了宁德时代的66度电池,纯电续航干到450公里;小鹏X9增程版也标出450公里纯电续航;尊界S800更是上了63度电池。

乍一听很美:日常通勤用电,长途用电+油,两全其美。但问题来了——电池大了,车就重了。

我试过一款搭载55度电池的增程SUV,整备质量接近2.4吨。转弯时明显感觉车尾“拖沓”,过减速带车身晃动比同级纯电车还厉害。多出来的几百公斤,不仅吃油耗,还影响操控。

而且成本也上去了。大电池+增程系统=双套动力总成,制造复杂度和成本远高于纯电。结果就是——有些增程车比同级别纯电车还贵。这逻辑是不是有点拧巴?

有位行业老炮儿跟我说:“现在的增程,越来越像‘背着油箱的纯电’,但它既没纯电轻盈,又没燃油车便宜,卡在中间最难受。”

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采访了三位增程车主,听听他们的真实体验:

李哥,理想L8车主:“买它就是图省心,北京到山西老家700公里,一口气到,不用算电不用找桩。但市区通勤油耗偏高,堵车时发动机嗡嗡响,隔音一般。”

王姐,零跑C11增程版车主:“性价比高,配置全,但车机偶尔卡顿,售后网点少,修个车得跑市里。”

张先生,问界M5增程版老车主:“刚买时觉得华为加持很牛,智驾不错。但现在新出的纯电SUV续航都700+了,我这车纯电才200公里,感觉有点落伍了。”

他们的反馈很一致:增程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在“体验”上还有提升空间。

和谁比?怎么选?

我们拿三款典型车型对比一下(基于公开数据):

车型 纯电续航(WLTC) 综合续航 动力系统 单车均价

理想L7 210km 1315km 增程 30万左右

零跑C11增程 285km 1024km 增程 18-20万

特斯拉Model Y后驱 554km - 纯电 26万左右

理想L7 胜在整体体验均衡,品牌力强;

销量下滑11%,车企扎堆增程翻车?-有驾

零跑C11 优势是价格低、配置高;

Model Y 则在三电效率、能耗控制上领先一代。

如果你在一线城市,充电桩方便,纯电反而是更经济、更安静的选择。

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长途多、补能不便,增程仍是稳妥之选。

增程会消失吗?

不会。但它的角色正在变化。

过去,它是“销量担当”;现在,它更像是产品线的补充,用来覆盖对补能不便地区、有长途刚需的用户。

就像一位车企工程师说的:“增程不是终点,是过渡。它帮我们熬过了充电基建不完善的年代,现在该往更高效的方向走了。”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两种趋势:

增程+超充组合:电池更大,支持800V快充,缩短补能时间;

纯电为主,增程为辅:像零跑B10、B01直接放弃增程版,All in纯电。

写在最后

增程车没“踩坑”,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它让无数家庭第一次轻松迈入新能源时代,也让车企在转型期找到了一条“性价比”路径。

但技术不会停步。当纯电越来越聪明、充电越来越快,增程的“中间路线”优势必然被挤压。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你现在要买新能源车,还会选增程吗?

是看重它的“无焦虑”便利,还是相信纯电的未来?

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一句:无论开什么车,安全驾驶,永远是第一位的。

销量下滑11%,车企扎堆增程翻车?-有驾

(数据来源:乘联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工信部公告、Tech星球报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