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孤注上海 松下背水一战 中美博弈间的电池豪赌

#上海观光路线推荐#

丰田孤注上海 松下背水一战 中美博弈间的电池豪赌

全球汽车业正在经历一场百年巨变。电动化浪潮席卷一切。传统巨头面临抉择。丰田和松下。这两位日本工业巨头。正在中美对立的夹缝中寻找新的生存之道。他们的故事。关乎未来。

❶ 一场价值20亿美元的赌注

2025年4月。丰田做出惊人决定。投资20亿美元。在上海金山建立独资电动车工厂。专门生产Lexus电动车和电池。年产能10万辆。2027年投产。这是丰田首次在中国摆脱合资模式。单独运营。意义非凡。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成功显然刺激了丰田。松下副总裁本间哲朗直言:“我认为如果日本制造业不立足于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就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生存”。中国市场占松下业务总量的四分之一——1.7万亿日元(160亿美元)。

❷ 被迫开放的供应链

丰田的电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中国商务部就曾对丰田混动供应链出手。要求其开放电池供应。商务部认为丰田对混合动力汽车产业链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可能对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企业产生封锁效应。

丰田孤注上海 松下背水一战 中美博弈间的电池豪赌-有驾

监管要求科力美“在市场有相应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在投产后3年内实现产品的对外销售”。这对长期依赖封闭体系实现关键部件供应的丰田而言意味着新的改变和挑战。

❸ 丰田+松下:抱团取暖

2019年1月。丰田与松下宣布成立合资企业。丰田持股51%。松下49%。合资公司专注于车用方形锂电池、全固体电池以及下一代电池的研究开发。

2020年4月。合资公司正式成立为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结合两家母公司电池相关设备和工程师成为全球混合动力汽车最大的电池供应商。但在电动汽车高容量电池市场该公司仅有3% 的份额远远落后于中国企业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超过20%)。

泰星能源总裁Hiroaki Koda表示:“如果效率提高10倍我们就能超越中国的竞争对手”。虽然拒绝给出实现目标的时间框架但透露可能会将正在研发的下一代产品的效率提高5至6倍。

❹ 中国:不可替代的战场

丰田孤注上海 松下背水一战 中美博弈间的电池豪赌-有驾

松下在中国拥有约5.2万名员工和80余家子公司。2023年松下在中国新建了3个生产基地总计达到17个新生产基。松下将业务分为三大类:健康智能生活空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智能制造。

丰田也加快了步伐。2020年6月丰田宣布与5家中国企业成立燃料电池合资企业。10月丰田同意向中国车企提供汽油-电动混合动力技术系统——这是它首次向外国公司提供此类技术。

❺ 电池战争的残酷现实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正在发生深度变革。优质动力电池产能太缺了。宁德时代、松下、LG化学和SKI等领军企业都受到产能问题的困扰。

车企被迫自救。长城、吉利、通用、本田、大众、丰田、PSA、奔驰、特斯拉这九家车企已经深入动力电池领域。打法分为两类:合资收购派和自研派。

丰田选择与松下合资。希望整合丰田的电动化技术市场数据和固态电池等尖端技术与松下作为电池企业所具备的高品质、高安全性的大容量、高功率电池技术量产技术和国内外市场的客户基础。

➏ 未来之路:开放还是封闭?

丰田孤注上海 松下背水一战 中美博弈间的电池豪赌-有驾

丰田松下合资公司采取开放战略。除供应丰田外还将向马自达、大发汽车以及斯巴鲁供应电池。未来也将向其他汽车厂家扩展。

但挑战依然巨大。中国电池企业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随着世界电动车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电池企业所占份额有望继续增加。

丰田任命了首位中国籍总经理李晖。他表示丰田将在中国建立研发体系。这是本土化的重要一步。

最后思考

丰田和松下的故事。是传统巨头在时代变革中的挣扎与转型。他们意识到:只有融入中国市场。才能参与全球竞争。这场价值20亿美元的赌注。结果如何?2027年见分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电动时代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封闭体系成为历史。开放合作才是未来。那些仍然抱着技术壁垒不放的企业。终将被时代抛弃。

变革已至。无人能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