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国内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的销量数据带来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奥迪A6L卖出了12940多台,同门的奥迪A7L仅售出1600台,两者差距超过了11300台。 从纸面参数来看,A7L在许多方面都优于A6L,但市场表现却截然相反。
奥迪A7L在动力配置上确实展现出诚意。
它起步就搭载了2.0T高功率发动机,最大马力245匹,而奥迪A6L的入门车型采用的是2.0T低功率发动机,马力为190匹。
在高端配置上,A7L的3.0T车型普遍配备了主动式空气悬架和动态全轮转向系统,这些在A6L上要么没有,要么需要额外选装。 此外,A7L在中高配车型上使用了真皮座椅,并提供了电吸门等豪华配置。
尽管产品力不俗,奥迪A7L的销量却始终难以突破。
2024年全年,A7L仅售出26918辆,其月销量在达到6281辆的高峰后便持续回落,近期月份仅在1800至2500辆区间徘徊。 这与奥迪A6L单月就能接近1.9万辆的销量形成巨大反差。
奥迪A7L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其模糊的市场定位。
作为进口奥迪A7的国产加长版车型,它为了兼顾实用性和后排空间,取消了原版A7最具标志性的溜背造型和电动升降尾翼,仅保留了无框车门和贯穿式尾灯。
这一改动使得A7L在追求原汁原味运动轿跑风格的消费者心中失去了魅力。
试图涉足商务领域的定位,又因为A6L根深蒂固的“官车”形象和沉稳气场而难以突围,导致其陷入“运动不彻底,商务不纯粹”的尴尬境地。
在配置层面,A7L也存在一些短板,影响了其中低配车型的竞争力。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其中低配车型仅提供L0级驾驶辅助,消费者较为看重的L2级驾驶辅助系统仅在其次顶配和顶配车型上才有配备。
此外,全系未配备全速自适应巡航和无线充电功能,以及7速双离合变速箱在拥堵路况下平顺性欠佳等问题,也让部分消费者在对比同价位车型时感到犹豫。
价格与性价比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
虽然A7L的官方指导价是41.87万元起,且终端优惠一度超过10万元,使其起售价下探至30万出头,甚至比A6L还要低,但实际购车过程中,A7L的许多实用配置需要额外选装,这无形中抬高了用户的最终购车成本。
相比之下,奥迪A6L的入门门槛更低,其40TFSI车型优惠后落地价约31-32万元,而A7L的45TFSI入门版落地价则需34-35万元,两者存在2-3万元的价差。
当A7L的中高配车型价格触及宝马530Li等强劲对手时,部分消费者便会转向品牌溢价或口碑更佳的竞品。
品牌与渠道的劣势也是A7L销量受阻的重要原因。
上汽奥迪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合资品牌,其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信任度相较于经营多年的一汽奥迪而言存在不足。
重要的是,上汽奥迪采用了厂家直销模式,其门店存在数量少、位置偏、体验不便等问题,这与一汽奥迪遍布全国、成熟庞大的4S店网络形成鲜明对比,严重影响了下单便利性和售后服务体验。
当前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对A7L极为不利。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A7L不仅要面对品牌力强劲的奔驰E级和宝马5系,还要应对沃尔沃S90等二线豪华品牌以性价比优势发起的冲击。
严峻的挑战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 在30-5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特斯拉Model Y、蔚来ET5等新能源车型凭借更强的科技感、更低的用车成本和全新的驾驶体验,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选择豪华品牌燃油车的消费者,对A7L形成了显著的分流效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