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问界孰优?内行人:两年后差距一目了然

“理想”和“问界”究竟谁更胜一筹?内行人:2年之后,差距明显

理想与问界孰优?内行人:两年后差距一目了然-有驾

最近跟几个车友聚会,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新能源车。有人问我:“你说这理想和问界到底哪个更值得买?”我当时还真愣了一下。这两个品牌,一个主打家庭舒适,一个背靠华为科技光环,听起来都挺香。可真要掏钱买车,尤其是打算开个三五年那种,就不能光看发布会的PPT了。买一辆车,其实是买一种生活方式,是每天上下班的陪伴,是周末带娃出游的依靠,更是寒冬腊月里空调能不能扛得住的考验。所以,与其听销售吹得天花乱坠,不如听听那些真正开了两年的人怎么说。毕竟,时间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车谁开都爽,但两年之后,差距就藏不住了

理想与问界孰优?内行人:两年后差距一目了然-有驾

先说说理想吧。这品牌刚出来那会儿,不少人还拿它和力帆代工的老黄历说事儿。可你别说,理想这“增程鼻祖”的名号还真不是白叫的。从理想ONE开始,它就精准地踩在了家庭用户的痛点上——没里程焦虑,还能享受电车的平顺。现在到了L系列,比如L8、L9,那内饰的豪华感,真是把“奶爸车”三个字刻进了DNA。两块15.7英寸的大屏,配上骁龙8295P芯片,滑动起来跟玩手机似的,流畅得很。玻璃面板、镜面装饰,虽然容易留指纹,但那份精致感,确实让人上车就心情好。动力更是没得说,544马力,5.3秒破百,你敢信这是一辆六七米长的SUV?开着它上高速,超个大货车,那底气,啧啧,比某些3.0T的油车还足。

理想与问界孰优?内行人:两年后差距一目了然-有驾

但理想真的完美无缺吗?老司机们私下聊天也吐槽:车机功能是多,可有时候菜单太深,开车时想调个空调温度,得点好几下,不如物理按键来得直接。还有,为了追求静谧性,隔音做得太好,有些车主反映在安静的小区里,行人根本听不见车声,反而有点安全隐患。不过,这些小毛病,比起它带来的舒适和便利,大多数人还是能包容的。就像网友调侃的:“理想解决了里程焦虑,却带来了购物焦虑——因为后备箱太大,总想多买点东西。”

理想与问界孰优?内行人:两年后差距一目了然-有驾

再来看问界,这可是华为的“亲儿子”,一出生就自带流量。尤其是问界M7,鸿蒙座舱一上身,那智能体验,直接拉满。多屏联动、无缝流转,手机上的导航、音乐,抬手就能“飞”到车机上,这操作,科技宅看了直呼内行。语音助手小艺也挺聪明,你说“我有点冷”,它真能给你调高空调温度,而不是机械地问“您要调高多少度”。高速上开自适应巡航,那叫一个轻松,跟车、变道辅助都挺靠谱,长途驾驶的疲劳感大大降低。华为的智能化,确实不是吹的,它让开车这件事,变得更像在“指挥”而不是“操作”

理想与问界孰优?内行人:两年后差距一目了然-有驾

但问题也出在这“指挥”上。有开了两年M7的车主跟我诉苦:“车是挺聪明,可有时候聪明过头了,自己瞎指挥。” 比如语音识别偶尔会误触,或者智能驾驶在复杂路口突然退出,搞得驾驶员措手不及。更关键的是,关于“油改电”的质疑,虽然官方不承认,但部分车主确实感觉底盘厚重、重心偏高,过弯时侧倾比预期大。座椅的皮质和做工,跟理想一比,总觉得少了点细腻,长途下来腰有点累。华为的软件是强,可造车是系统工程,硬件的底蕴,不是一两年就能追上的。这就像一个学霸,理论知识满分,但第一次下厨做饭,盐放多了也正常。

理想与问界孰优?内行人:两年后差距一目了然-有驾

所以,开了两年再回头看,理想和问界的差距,其实已经很清晰了。理想赢在“踏实”——它的增程技术成熟,整车调校偏向稳重,用料扎实,开起来让人放心,特别适合对车辆“工具属性”要求高的家庭用户。问界赢在“新潮”——它把最先进的智能座舱和智驾体验带到了这个价位,开出去有面子,科技感十足,适合追求新鲜感和尝鲜的科技爱好者。但新鲜感会褪去,而踏实感会随着岁月沉淀。冬天开空调,理想的续航打折没那么狠;小毛病上,理想也更少听到“召回”、“升级”这类新闻。

理想与问界孰优?内行人:两年后差距一目了然-有驾

说到底,理想和问界,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造车哲学。一个是从用户需求出发,一点一滴打磨产品;另一个是用顶级科技赋能,重塑用户体验。没有谁绝对正确,关键看你的钱包和内心更偏向哪一头。最后,我想问问大家:如果让你在“用了两年依然可靠”的踏实和“用了两年依然惊艳”的科技之间做选择,你会pick哪一个?

理想与问界孰优?内行人:两年后差距一目了然-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