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价不断飙升、钱包日渐瘪下去的当下,“省油”几乎成了每位车主心心念念的必修课。有些人嘴上喊着节约用油,实际上却在日常驾驶中干着最费油的勾当。别以为你家油箱见底是命不好,其实很可能是你养成了一堆悄悄“吞油”的坏习惯。
首先,老司机们最喜欢上演“过山车”——绿灯一亮脚下一踩到底,嗡鸣声此起彼伏;见着障碍物急刹到底,人和油都齐刷刷扑向前方。试想,汽车想从静止到奔跑,需要多少能量?猛踩油门,发动机喷油量瞬间飙升,可车还没“起飞”,油已经在燃烧中蒸发成幻影。而急刹车的情景仿佛是刚刚存入银行的钱,突然被一把火烧掉,既伤钱包又伤爱车。如此驾驶不仅让油耗居高不下,车子的寿命也跟着缩水。与其把油量当飞行员推进器,不如学会温柔加油、及时预判。远远看到红灯就轻松降速,让惯性带着你滑翔前行。要知道,省油的车主永远是“稳中求胜”的那位。
再说“分次加油”的心理安慰法。油价一涨,很多人就跟打仗似的:“每次只加一百,压力小点。”听起来精打细算,其实小聪明变成了大损失。首先,油泵可是靠油箱里的汽油冷却,油量太低油泵容易过热罢工,换一个可不便宜。其次,常跑加油站的你,耗在路上的油和时间成本算过没?加油站可不会自觉搬到你家楼下。最科学的做法,是油箱剩下四分之一时加满,既保护零件又节约时间。如果总拖到油灯亮再“心疼”,长此以往就是花钱找麻烦。
有人到了夏天就琢磨另一套省油经:“不开空调省电,开窗吹风爽又省钱。”你以为呢?事实是,车辆高速行驶(60公里/小时以上)时,开窗大大增加空气阻力,发动机得加倍工作,油耗有时还比开空调多。一边享受“自然风”,一边看着仪表盘上的油表疯狂下跌,有没有种反省人生的冲动?现代汽车空调早已效率提升,设定个舒适温度,车里人清爽、车外钱包更稳妥。别把省油变成自虐,舒适与经济并非死敌。
轮胎胎压这个“小数据”,被无数人忽视。胎压不够,和踩着一双漏气的布鞋赶路没区别:轮胎和地面摩擦变大,油耗噌噌上涨;同时过热、爆胎的隐患步步紧逼。胎压高又容易让轮胎打滑,雨天刹不住车更吓人。因此,每月至少检查一次胎压,按厂家标准调整。出远门前更要查一查,真出了问题可不是一两升油能解决的。
油品标号,千万别小气。车该喝95号你非要灌92,还以为省钱呢。殊不知低标号汽油让发动机抗爆性下降,只得自动推迟点火,只为勉强咽下不合口味的“廉价饮料”。表面省了油钱,暗里却让发动机战战兢兢,最后动力下降、油耗增加,一肚子坏账还不如当初老老实实咬牙用好油。需要注意的只是,有些车厂标明“92号即可”,那你自是可以随它去,但别擅自降低标准,以为自己比工程师还懂行。
最后,请把“安全”挂在“省油”头顶。那些为了节油而猛变线、飙高车速的奇葩操作,分分钟演变成事故。油耗问题慢慢攒,命只有一条。科学驾驶、定期检查,车省油、人安心,油箱蓄得多,钱包鼓得久,心情自然明朗。
说到底,省油其实没有什么神秘招数,无非就是开车时少些激烈动作,多些理性和温柔;对于车辆的维护,不投机取巧、按章行事。这样调整下来,每月省下的油钱绝非“玄学”。期待你下次看着油表,发现数字降得慢了,银行卡余额也终于止住“跌跌不休”的步伐。最终,省到的不仅是金钱,也是未来一路安稳与美好。祝愿广大车主,开车顺利,省油开心。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