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强降雨部分道路被淹,有司机被堵隧道:10分钟水就快淹到车窗,新能源车变‘漂流艇’警示雨天出行

郑州强降雨部分道路被淹,有司机被堵隧道:10分钟水就快淹到车窗,新能源车变‘漂流艇’警示雨天出行-有驾

郑州这天儿,真是比咱家门口那胡辣汤还变幻莫测,说变脸就变脸!2025年8月7日中午那阵儿,朋友圈直接被暴雨刷屏了,感觉不是下雨,是天漏了个大窟窿!咱们这些老司机,谁没在雨里趟过水?可这次,我发现朋友圈里冒出个新“梗”,那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不少新能源车主在积水里,那感觉不是开车,简直是开船啊!
城市街道遭遇暴雨积水,交通受阻。

你发现没?以前老话说“淹车不淹人”,现在倒好,车子在水里一晃一晃的,跟个大号漂流艇似的,甚至有朋友说,他那车都能直接去东风渠上“划船”了!这“主角”就是那些底盘平整的新能源车。它们本来是想降低风阻,结果在积水里,反倒成了“浮力大师”。郑州市气象台在同日12时37分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这雨一下来,水深一过轮胎一半(约30厘米),车里高压线束可能就短路了,直接给你来个“原地熄火”,让你瞬间体验“水上漂”的刺激。更绝的是,若底盘完全没入水中(大于35厘米),电池包的透气阀可能进水,30分钟后密封失效,存在电池进水风险。这哪是开车,这是在给电池“泡澡”啊!这波操作,真是让人又心疼又想笑。

咱郑州的老伙计们,谁不知道京广路隧道那片儿?2021年7月20日那次水淹,多少车子泡在里面,心疼得人直哆嗦。这次暴雨,虽然来得快去得也快,下午16时左右就逐渐停止了,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京广路隧道仍因积水未退而处于关闭状态。不少路段还是积水严重,比如二七区陇海路下穿京广铁路涵洞,积水深度达297厘米。你看那路口,有司机眼巴巴地看着水涨起来,急得直跺脚;旁边的汽修厂拖车业务繁忙,自暴雨以来,拖车服务几乎没有停歇,拉着一辆又一辆“泡水车”往外跑,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还有那大胆的,非要往前冲,结果车子在水里一打滑,直接上演了一出“水上芭蕾”,看得人心里直发怵。

说白了,这次暴雨啊,让咱们重新认识了新能源车。它在水里,确实比传统燃油车“娇气”那么一点。燃油车底盘有凹凸,水流能从下面过去,新能源车底盘太平整,水一上来,直接把车子“托”起来,遇到水流急的地方,分分钟给你来个“水上漂”,甚至侧翻都有可能。这可不是让你给车子做“水陆两栖”改造啊!用咱郑州话说,这车在水里,那是真“不中”啊!

所以,咱们郑州的老少爷们儿,雨天出门可得留心了!

  1. 提前规划路线: 下雨前,打开地图瞅瞅,哪些地方是“老积水点”,比如陇海路下穿京广铁路涵洞那片儿,水深都快三米了,咱就别去凑热闹了。就像咱去烩面馆,都知道哪家排队人多,就绕开高峰期一个道理,别让自己成了“水煮车”。

  2. 水深超10厘米就别充: 积水超过10厘米,就别给新能源车充电了,安全第一,别让你的“电动爹”变“漏电爹”,那就真成“充电两小时,漂流五分钟”了。

  3. 车里常备破窗工具: 关键时刻能救命!就像咱出门带把伞,有备无患。万一真被困住了,这小工具可是你的“救命稻草”。
    车辆故障停车场景,白色汽车引擎盖打开。

  4. 水深过膝赶紧撤: 专家都说了,水深15厘米的流动水就能冲走成年男性,更别说车了。一旦发现水深达到轮胎一半(约30厘米)或者底盘完全没入水中(大于35厘米),别犹豫,赶紧熄火下车,找个安全地儿待着。车是身外物,人安全最重要!别为了一个车,把自己搭进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愿咱们郑州的老乡们,都能平平安安度过每一个雨季。车子再好,也比不上咱自己的人身安全重要。等雨过天晴,咱再一起去阜民里文化街区逛逛,或者去健康路夜市吃个烙馍卷菜,再来碗热腾腾的烩面,那才叫真得劲儿!记住了,安全出行,比啥都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